中部蚕农收入大量“缩水”
蚕种质量下降收购价格滑坡养殖成本增加
近日,记者在河南、湖北、陕西等中部地区的一些地方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蚕农的收入“缩水”五成以上。“去年蚕茧的收购价是每市斤15元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八元,今年的链种、蚕药、工价又比去年贵了许多,现在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算下来养蚕是越来越不划算了,如今农民种桑养蚕实在就是赔本的买卖。政府号召农民大量种桑养蚕,但收购部门和蚕商小贩压级、压价,坑死人,现在却没人管,农民到哪里说理去。我们这里太偏僻,也缺少记者报道。”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全庄村五组农民李清娃面对记者暗访“发泄”了许多对今年蚕茧价格的不满。类似李清娃不满的蚕农在淅川县的荆紫关镇、寺湾镇、西簧乡还有很多。据悉,这些乡镇不但都把桑蚕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而且都是“豫西桑蚕第一(乡)镇”的争创者和“赛跑者”。
有知情人士透露,鄂、豫、陕三省结合部的湖北省陨县白浪镇的蚕农们更残,去年形势好的时候他们没跟上,今年政府号召大量发展的桑蚕却遇到了“顶头风”。记者曾在该镇郭沟村的河滩上发现直到中秋和晚秋的两茬养蚕结束,农民们投入了许多肥料和劳动而种下的肥厚深绿的桑叶还大量挂在树上,不时被一些放牛羊的农民采摘,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农民们哀声叹气地说:“养蚕见不到收入还赔钱,不如不养。”因为养蚕赔钱,白浪镇丹江七队周红涛家的桑园桑叶白白浪费掉却不养蚕,而周红涛的妻子吴建霞到街上的鞋厂上班仅拿每月四五百的工资,但他们却说“就这也比养蚕强”。
据了解,以前每张蚕种只有几元钱,现在涨到了40多元,而且严重的“头数不足”,也就是说每张蚕种的实际价格更高;更重要的是蚕种的质量与以前相比在常规病的抵抗能力、生长速度等方面严重下降,加上蚕药暴长以及工价成倍提高(桑蚕区的蚕农们总在每茬蚕三眠后最忙碌的时候用工帮忙),蚕茧收购价格又与农民们对于桑粮成本比较核算后的“最低期望值”14元/市斤左右相差整整一倍,因此不少农民打算把桑园放荒观望,更多的农民打算砍掉胡桑种粮。
调查采访过程中,一些县、镇政府官员对于记者反馈蚕农不满问题的回答总是闪烁其词,总是简单地以“市场原因”相搪塞,没有从政府职能服务上找原因。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因为“东桑西移”的大气候,内陆各地纷纷“抢抓历史机遇”,但由于产品处于低端的产业链,缺乏高端延伸,加之盲目发展造成的产品档次低劣、标准不一,很容易在市场波动时受治于人;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更会使处于区域性垄断地位的商家压级压价,制造假相,操控市场。因此,地方政府在培育支柱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在项目的筛选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上下工夫,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