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数据保持高位 紧缩仍将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当前经济增速已由加快出现了回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都出现了放慢或趋稳。
分析人士认为,从主要数据来看,目前经济过热风险有所下降,但高企的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继续实施紧缩型调控不可避免。
随着25日国家统计局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的公布,本月的敏感数据已经悉数出齐。虽然GDP、CPI和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数据有所好转,但分析人士认为,“紧缩”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央行年底之前仍会加息一到两次,最快的一次可能在本月。
负利率状况仍在延续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9月,CPI同比上涨6.2%,最近几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4.1%。虽然专家对CPI增速是否已经出现拐点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目前通胀仍处于高位,尚不能肯定通胀压力已显著减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日也表示,预计四季度价格增势可能减弱,但最近初级产品、国际原油价格等有所上升,未来CPI仍存在上涨压力。此外,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曾表示,近期CPI有上升趋势,该指标是加息的主要考虑因素。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中国GDP和CPI增长的放缓只是略微缓和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过高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仍然是个问题,尤其是在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中国央行将在年底前再次加息27个基点,以抑制信贷需求,确保银行存款获得正利率。
央行数据显示,最近一次加息后,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87%。而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4.1%。此外,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预计全年CPI增长4.5%。由此可见,目前负利率状况仍在延续。
可能继续实施紧缩政策
事实上,除了CPI,还有多个因素构成央行本月继续加息的理由。比如,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
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利率、汇率等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美国仍有可能进一步降息,中国继续加息可能加大热钱流入的冲动。此外,目前CPI增速已经出现下降,央行可能会暂时静观其变。
“从目前形势判断,我觉得加息周期还没有结束,但由于物价形势的变化,立即加息的必要性在减弱。”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陈济军指出。
陈济军还认为,除加息外,预计央行还会继续实施数量型的紧缩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特种存款和特别国债等。
今年以来,为吸收过多的流动性,央行已8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此外还综合运用了公开市场操作、特别国债、特种存款等多种手段,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仍在延续。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
著名投行摩根大通则建议,应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帮助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但高盛认为,预计汇率政策短期内不太会出现变化,央行将把信贷分配作为主要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