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加速 汇率变化迫使经济加速转型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10月31日中间价为人民币7.4692元,再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且是2007年以来第66次创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91%。
对于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他指出,人民币升值应当稳健、减小振动,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渐增加汇率弹性,减小人为作用,这样可以减小央行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目前,市场正在静待美联储发布是否降息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对于人民币的升值走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就在此时,13家中外研究机构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11次报告会上发布了对今年第四季度人民币的走势预测,据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花旗、汇丰、中信证券等13机构预测指出,美元兑人民币在今年年底的中间价简单平均值达到7.38,加权平均值为7.37。这意味着第四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有望达到1.91%。
据统计发现,今年第一季度即3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和去年12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相比,升值幅度为1.08%;第二季度即6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和3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相比,升值幅度为1.37%;9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和6月份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相比,升值幅度为1.4%。今年前三季度的升值幅度均呈现微幅加速的势头,而上述预测认为四季度的单季增幅达到1.91%,超过了以往,显示了他们认为四季度的升值幅度可能将更大。
这种人民币稳健升值在短期上并没有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长平稳。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中国出口8782.4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7.1%,增幅有所加快,6月份以来每月出口均超过1000亿美元。前三季度进口6925.9亿美元,增长19.1%,增速略低于2006年同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一直在小幅上升,中国在不断改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中国的外汇政策立场,强调改革将遵循渐进式原则,仍将对改革步伐加以控制。但他也承认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若贸易顺差依然居高不下及外资流入继续保持强劲,则人民币的趋势将是升值。
汇率改革是战略需要
日前有评论指出,中国与印度同为崛起的大国,印度走着高币值的发展道路,中国则走着低币值的发展道路。在2007年的前九个月,卢比兑美元升值了12.8%,兑日元升值了12.3%,对强劲的欧元也升值了4.8%;与此相对照,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超过印度,但今年前九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仅升值3.7%,对欧元则保持着累计贬值。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他指出,不能说人民币采取了低币值的战略,人民币在升值之前可能有些低估,但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有些反应,对欧元的压力比较小。
同时,李永森还对《中国产经济新闻》记者讲解了币值低估和高估战略的优缺点,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两个选择。对于低估的好处包括:有力的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出口,使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优势,并且能很好的解决创汇问题和国内的就业问题。对于微观经济主体来说,使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价格优势,这些产品对于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低估值战略不利的方面是,币值低估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对于技术、设备等产品引进时的进口成本加大,本国与国外交易之中存在着不平等情况。同时,如果对一些资源性的商品不采取一些限制措施,资源将廉价的卖给国外。对于高估值的战略,李永森说,这个战略与上一个讲到的正好相反,虽不至于使本国在外贸交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但是会抑制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年日本就是采取了高估值的战略,使得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对于这两种战略,李永森指出,不论是本币高估还是低估都偏离了市场的均衡点,对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有弊的。低估战略一般是经济发展初期容易采取的一种方式,在经济发展之初,如何创汇是主要的问题,通过提高技术含量与国外进行竞争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初级产品、低廉的劳动力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低估值战略是合适的。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利的一面就突出来了,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差距需要缩短,提高汇率将初级产品的价格优势削弱,迫使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增加其产品的竞争力,这就要调整战略,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转变。
目前这种转变正在我国悄然进行着,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和高新产品出口迅猛,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平稳。前三季度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42.8亿美元,增长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