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见闻小寨村:蚕农“大棚养蚕”忙
记者见到乳山市午极镇小寨村蚕农段云盘时,是10月2日的上午。当时,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在该村村南的桑园里,段云盘穿着雨衣和雨鞋,扛着一大袋新鲜的桑叶,匆匆忙忙赶到旁边的养蚕大棚里喂蚕。“沙沙”的蚕食声中,刚撒下的桑叶一会儿就被啃光了。大棚里的蚕已经到了“吃老食”的时候,必须不间断地喂食。连日来,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段云盘就要和妻子李会卿起床采桑叶。
“现在用大棚养蚕,虽然规模大了,但与以前在家里养时相比,还是轻松很多呢。”段云盘一边手脚麻利地采桑叶,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1998年,段云盘承包了村里一块地种上桑叶,又腾出家里两间屋子,搭了20多个约1米半高的4层木头架子,搁上蚕床,开始在家里养蚕。准备妥当后,他买回两张蚕卵,孵化出5万多只幼蚕。从刚开始的蚕卵慢慢长成二三龄的小蚕时,蚕吃两三天食,就进入休眠蜕皮期,那时虽然不用忙着采桑叶,但段云盘必须趁着空闲时间清理蚕粪。
等蚕进入五龄期也就是吃老食时,需要连续不停地吃七八天食,段云盘和妻子起早贪黑地在桑地里忙着采桑叶。一层一层地桑叶撒下去,仅仅一两天的时间,蚕粪及吃剩的蚕叶就有厚厚的一层,必须立即清理,否则蚕粪很快就会堆满两张蚕床之前的空隙。清理蚕粪时,段云盘要雇上好几个人帮忙,踩着凳子,把近百斤重的蚕床从架子上一一搬下来,在桑叶堆中把5万多只蚕逐个拣出,然后倒掉蚕粪。既要忙着采桑叶,又要及时清理蚕粪,那七八天时间是养蚕最辛苦的时候,段云盘夫妇吃不饱睡不好,一门心思全扑在了上面。等到蚕终于吃熟结茧时,段云盘就会整整瘦上一大圈。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一季茧结束时,5万只蚕能结约85公斤茧,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计算,可以带来1700多元的收入。
一次偶然的机会,段云盘听说邻乡有人用大棚养蚕,养蚕期间不必清理蚕粪。他立即骑着自行车,赶了二十多公里路来到大棚养蚕户家中请教。2003年,段云盘投资两万多元,在村南承包了10亩地,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塑料薄膜大棚,在离地面约1米高的空中架起一排排蚕床。大棚旁边盖起一间小屋,并在周围种上了9亩桑树。
当年5月份,段云盘夫妇买了10张蚕卵,搬到小屋里开始大规模养蚕。给大棚消完毒后,他们首先在地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把蚕分放在地上和蚕床孵化饲养,约孵出近25万只蚕。两层蚕之前有充足的空间,段云盘只管喂桑叶,蚕粪都沉在下面,即使蚕进入五龄期时,也不用清理。等蚕结茧售出后,段云盘将地面的塑料薄膜连同粪便一起卷走处理掉,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清理蚕粪了。这一年,段去盘的10张蚕卵结了400多公斤茧,收入8000多元。拿着厚厚的一沓钱,段云盘心里乐开了花:“虽然养茧量大增,但省了清理工作,感觉并不比以前忙碌,收入却多了好几倍。而且一个大棚可以用上很多年,平均算下来,成本也不是太多。”
此后,每年的5月到10月份,都是段云盘忙于大棚养蚕的时间,等到10月份蚕茧卖完,段云盘就收拾东西搬回自己家中。“实行大棚养蚕后,家里也干净了很多,再也闻不到蚕粪味了。”作为家庭主妇,段云盘的妻子李会卿也松了口气。
乳山市蚕学会会长于年喜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棚养蚕开始在乳山兴起,既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又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还有利于蚕室的彻底消毒防病,提高蚕茧产量。在以往的人蚕混居饲养模式中,因为担心腐蚀房屋,蚕室往往消毒不彻底。大棚养蚕就少了这些顾虑,消毒效果好了,蚕病就少了。另外,大棚面积大,通风透气,也利于蚕的成长。同时,人蚕分开还有利于搞好家庭环境卫生。目前,乳山市徐家、冯家、育黎、下初等镇的蚕农都采用了大棚养蚕技术,平均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四五倍。
日前,记者通过电话再次联系到了段云盘。电话中,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10月10日,他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将今年收获的蚕茧卖给了外地客商,收入1700多元。结束了这一季的养蚕工作,段云盘和妻子收拾东西搬回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