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现代农业发展重质量打品牌初见成效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供给在整体上已从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产品由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转变。近年来,南阳坚持“经营品牌化、品牌优良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生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不断提高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经济整体效益得到较大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1、农业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
“十五”以来,南阳以优化品种和产品结构为重点,搞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花生、“双低”油菜、脱毒红薯等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优势畜产品开发,以南阳黄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建设南阳优质肉牛基地、优质肉羊基地、生猪生产基地、肉蛋鸡生产基地和奶业生产基地。坚持公益林与经济林建设并重原则,充分利用平原和丘陵宜林土地资源,建设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梨、杏李、黑李、桐柏大枣、板栗、银杏、花椒、月季等经济林及花木生产基地。以建设效益农业产业带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唐半夏、栀子为代表的传统地道中药材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绿色蔬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珍稀菌类和鲜食型食用菌,建设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烟叶等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鱼、莲田养鱼和特种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
2、龙头企业得到培育壮大,农业品牌化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为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南阳把培育龙头企业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位置,努力打造名牌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体。先后做大做强天冠、南纺、新纺、宛西制药、衡氵育制药、烟厂等现有优势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加工小辣椒、油料、食用菌、辛夷、栀子、花生等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速生丰产林、黄牛等产业的新兴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宛兴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河南天冠集团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链;以新纺、南纺集团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产业链;以镇平县地毯公司为龙头的桑蚕加工产业链;以宛西、福森制药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以南阳烟草分公司、许昌卷烟厂南阳分厂为龙头的烟叶加工产业链;以三色鸽、乐牛、绿白乳业为龙头的奶业加工产业链6大农产品加工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促进作用,南阳农业品牌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市已建成小麦、棉花、烟叶、黄牛、小辣椒、中药材、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生产基地30多个。在已建成的30多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全市又集中培育了中药材、小辣椒、三粉、黄牛和无公害蔬菜等农业品牌。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市已有84个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面积已达479.951万亩,无公害食用菌年产量达2.8万吨,均位居全省前列。
3、品牌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名片”
在新野县,“豫绿”和“宛绿”这两个蔬菜品牌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在方城县,“天娇”牌小辣椒已经成为该县特色农产品的一个缩影。像这样依靠品牌经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事例在南阳随处可见。近年来,南阳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先后在国家权威部门注册认证。例如西峡县的“龙香”牌香菇、淅川县的“香花”牌小辣椒、内乡县的“宝天曼”牌天 麻、桐柏县的“淮源”牌茶叶以及“银鹏”牌棉花、“马山”牌烟叶等。众多的特色产业品牌在产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区域性的产业带。以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是品牌农业的主体。以工业化的管理手段经营农业,这种理念正逐步渗入人们的大脑,进而催化着农业新品牌的产生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伴随着品牌经营的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各地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时,不再沿袭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手段,而改为统一模式、统一规格、统一生产流程、统一检验标准的标准化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继成为产业化生产的准则。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353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均采用了不同层次的标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体现着南阳农业产业化正在向深层次发展。
4、科技成为农业品牌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全市各地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开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去年以来,南阳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共签订合作协议446个。唐河县每年从财政拿出300万元科技经费“引才生财”,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的52家科研单位进行合作,请进100多名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运用多学科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增长中分别有50%和35%来自科技投入。西峡县每年由政府拿出18万元,在全县聘请农民技术员,对香菇生产进行专业化指导,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各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把良种良法技术组装配套,综合应用。卧龙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引进组培脱毒快繁、工厂化育苗、自动化设施、无土栽培等数十项技术和100多个名优品种,其中引进的大枣新品种已经为各地提供种苗50万株。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由注重增量型技术服务向注重质量型、品牌型和效益型技术服务的转变。
5、品牌产业链带动经济效益扩大化
众多的特色产业品牌在产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区域性的特色产业链。全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棉纺织产业链、桑蚕丝毯产业链、粮食加工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畜产品产业链、烟叶产业链等十几个完整的产业链,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实现了多次加工增值。这些产业链,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镇平县地毯集团总公司从植桑养蚕到缫丝、加工、销售实行一条龙运作,地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28家,有机梁7200架,带动6万多农民从事相关产业。天冠集团上马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需原料薯干150万吨,带动百万农民种植脱毒红薯120万亩,占全市红薯面积的70%。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353个龙头企业去年带动8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6%)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为农民增加收入4.26亿元。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农业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也加快了农民个体之间、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农业产业链条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各地重视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市场,搞活一个区域,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西峡双龙的香菇专业市场、镇平侯集的金鱼市场、淅川香花的小辣椒市场、南召皇路店的花生市场、新野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等,都在搞活一方经济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一大批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挥积极作用,活跃在全国各地,联系农户60万户,年交易额5亿元。 (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