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所迎来五十华诞 重现织造过程
展览:白局重现云锦织造过程
长5.6米、宽1.4米、高4米的织机,两人上下同时织锦,工人之间还对唱传统白局……这一切使得南京云锦织造的现场展示总是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眼球。
在南京图书馆举办的南京云锦、民族织锦展上,南京云锦研究所将再次把有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之称的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搬上展台。
不过这次展览的可远不止冷冰冰的织机,在展览现场,来自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云锦工艺大师将现场演示云锦的织造技艺。
届时,市民还将看到一幅已经消失了数十年的画面。织工们一边织锦,一边唱白局。其实,云锦和白局都是典型的南京非遗,由于云锦织造的过程非常枯燥和辛苦,熟练工一天也只能织五六厘米,因此,在工作期间,织工们便独创了一门说唱艺术———南京白局。云锦的织机必须要由上下两人同时操作,通常是拽花工唱、织手和,也就是“上唱下和”。
据云锦研究所王宝林所长介绍,以前的织工们都是边织锦边唱白局,现在的年轻工人早就不会这些了,因此,所里特地请来白局老艺人授课,这样参观者不但能看到神奇的织锦技艺,更能听到传统的白局唱段。
记者了解到,这次博览会不仅会展示南京的云锦,还汇集了全国各种织锦,包括蜀锦、宋锦、壮锦、土家锦、黎锦、苗锦、傣锦等等,堪称集中国织锦工艺之大成的展览。
申遗:织锦技艺申报胜算大
在此次博览会上,有个重大活动,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技艺保护论坛。据王宝林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专家、织锦技艺专家都将在论坛上发言,这其中就包括9位来自北京的非遗评选组成员。
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夙愿。这次申遗已经是南京云锦第三次冲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早在2002年第二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时,王宝林就组织了专家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申报材料,云锦当年也成为中国申报的5个备选项目之一。但遗憾的是,南京云锦虽然两度入选世界非遗名单,却每次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这与前几次国家申报的侧重点也有一定关系。”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王露明主任告诉记者,前几次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项目全部都是民间艺术,却没有一项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
王露明表示,随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机制日益完善,这一状况很可能会得到改观。目前,我国的世界级非遗都是文化表演类的项目,如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等。
但随着人们对于民间工艺的不断重视,民间工艺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王露明强调,民间工艺有一个可利用性,周边国家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就很重视,如果我们再不将民间手工艺申报,很可能就会被别的国家以其他形式申报。
因此,也有专家指出,可以让中国的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联合申请中国织锦艺术的项目,这样胜算会更大。
利用:古老技艺也能很时尚
作为昔日的皇家供奉,南京云锦现在已经开始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
“本次博览会上将会有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云锦时装表演。”王宝林说,届时,不但有中国模特穿着比较传统的中国服装表演,更有法国、意大利时装设计师以南京云锦为主要元素,设计制作的高档时装。而这些融入更多西方流行元素的服装也会考虑由外国模特表演。
其实,以云锦为主打元素走入时尚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的中国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上,南京云锦研究所带去的时尚云锦服装就得到了很多经销商和观众的追捧。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市民用上云锦服装,云锦研究所特地开发了婚庆礼服。“婚礼是中国人最喜庆的时候,富丽堂皇的云锦礼服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穿着。”王宝林说,此外,博览会上还有融入了云锦元素的床上用品、手袋、工艺品等时尚用品,真正让云锦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历程:云锦研究所50年
南京市云锦研究所的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云锦研究工作组”,我国著名工艺美术专家陈之佛教授担任组长。这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最早的工艺美术研究机构之一。
1956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195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云锦所”从此走过50年的历程。
1973年,研究所扩充了近百人的年轻队伍,建立了试验工厂。
1982年,为了抢救开发我国各民族的民间织锦,国家轻工部拨专款,在云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中国织锦工艺研究生产实验中心”,成立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领导下的织锦专业委员会,研究所为主任委员单位和学会所在地。同时,所内筹建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研究所成为全国织锦行业中心。
1986年,研究所成为国家文物局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研究试验基地。
1994年,研究所筹建“中华织锦村”,使我国各民族的织锦工艺得以完整保护,并以实物、实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2005年,云锦研究所顺利通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验收,填补南京市工业旅游的空白。
2006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