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曝光洗衣店"内幕":干洗机大多不用
进入11月份,干洗店的生意也日渐兴隆,而有关干洗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昨天,曾在干洗店工作过一年多的曲明(化名)自曝了某些干洗店的“内幕”,用曲明的话来说,一些给别人洗衣服的干洗店,其本身并不“干净”。
洗衣液:反复使用
曲明所在的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干洗店,正因为实力不够雄厚,老板就从各个方面寻找省钱之道。“就拿洗衣液来说吧,店里使用的都是质量低劣的洗涤用剂。”曲明说,更为严重的是洗衣液“循环”使用,结果后面放进去的衣服基本上都出自污水,造成衣物洗后发灰发黑,有可能比洗前更脏。
曲明透露,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洗店,“假洗”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也很难辨认。有些送来的衣服不太脏,按照高档衣物高标准收费,但在洗涤上却“轻描淡写”,浅色衣服洗洗局部,深色衣服不洗也能蒙混过关。还有就是不对衣物脏的程度及其颜色、种类区别对待,一律“混洗”,他们把工夫多花在洗后的熨平上,这些干洗店的“经验”是:烫功胜过洗功。
干洗机:多是摆设
有很多消费者在干洗店洗过衣服后会发现衣服严重缩水,而且有明显的水洗痕迹。曲明说,其实,对于一些小型干洗店而言,如果真要配齐专业的干洗设备将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比如一台新的干洗机要几十万元,所以,为了节省成本,许多洗衣店干脆就用几万元买回来旧机器,而且大部分还是用来摆设的。“有些普通面料的衣服,我们就给水洗,”曲明“报料”说,像他们这样的一些小店,干洗机通常是放在门口撑“门面”的,如果顾客拿来面料好一些的衣服,他们则会送到规模大的干洗店去干洗。洗衣合同不够规范也是一些小干洗店纠纷不断的原因之一。曲明说,他所在的干洗店根本没有正规的洗衣合同,所谓的洗衣合同只不过就是一张取衣单,内容十分简单。有的时候消费者的衣服被洗花了或者洗坏了,店老板就会说当初并没有相应的约定,而推卸或减轻责任。
消协支招:不要图便宜
“干洗纠纷一直是消费投诉的热点。”市消协副秘书长刘惠红说,百姓的投诉多集中在衣服洗掉色了、没洗干净等方面。
刘惠红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图便宜而到小店洗衣服,应选择那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干洗店。通常来说,信誉好的干洗店设备和洗涤用剂都比较正规,而且,一旦出现纠纷,信誉好的店也可以比较配合地解决问题。另外,刘惠红表示,干洗的专业性很强,从业人员要对服饰衣料和纤维的特性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某些干洗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差,经常出现由于操作不正确而导致洗涤衣服受到损害,这也是洗染行业出现大量纠纷投诉的重要原因。所以消费者在送洗时,要认真填写服务票据,将自己衣服的品牌、颜色、款式等交代清楚,如有污损要做好记录,并由店方做好详细的验收登记,以免责任不清。如果服装面料比较特殊,消费者则要多问几家,弄清面料的正确洗涤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