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制终结 双管制将行 中欧贸易走进新时代
编者按:2008年1月1日,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双监控方案。面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良机,业内人士则在担心取消配额限制很可能再次造成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限制提供口实。看来,取消配额只能说是发出了春天的信号,之后能否繁花似锦,还要等待……
近日,商务部发布消息称,中欧就合作建立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达成共识。从明年起,我国8个类别的纺织品出口欧盟将不再受到数量限制,而是实施双边控制,并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准入。监控时间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末为止。专家分析,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将被取消,意味着中欧在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配额制:特殊时期的产物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后,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制度。之后的短短几个月,被配额束缚的中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形成“井喷”之势。同年4月,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发起特别保障调查,启动设限程序。对此,中欧双方在2005年6月11日,签署了关于纺织品的谅解备忘录。按照备忘录,到2007年,中国要将出口欧盟的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以内。为此,中国启动配额制,于2005年7月20日起实行。
近期,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贸易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两年多来,备忘录不仅为我国有关产品拓宽了出口空间,更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贡献。
但是,近三年的“配额阴影”也给企业和市场带来了很多问题。“配额成本几乎占据产品成本的85%。”青岛市一家纺织品公司的陈辉经理举例说:“目前配额市场上3748类裤子的配额价格是30美元,而这类裤子自身的生产成本价格也只有45美元至50美元,另外3389类全棉T恤的配额价格是18美元,而它的产品成本价格只有约20美元。估算一下,配额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85%,这可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骗取配额进行造假的行为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配额市场的混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介绍,目前在纺织品领域违法违规出口现象比较多,截至今年8月7日,商务部网站上已公告的违法违规外贸企业共计431家,这大约占中国取得纺织品配额企业总数的10%。
双管制:向自由化过渡
由于纺织品贸易在中欧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虎城介绍,今年以来,商务部曾多次就中欧纺织品数量管理结束后的有关工作召开纺织企业、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终于在第102届广交会上通报了中欧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的管理方案。
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中欧双方于9月28日就建立双边监控体系达成一致,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将备忘录项下的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连衣裙、胸衣、亚麻纱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但是,新制度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商务部对纺织品出口管制的完全放开,除了继续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对出口总量进行实时监控外,商务部将实行出口企业资质认定,具体资质标准和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名单由纺织行业中介组织提出。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包玲解释,这实际上是一种主动许可证制度。“我国对8个类别产品签发出口许可证,欧盟凭我国的电子数据给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中欧双方实现有效监控纺织品贸易数据。”但是,包玲强调:“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把8个类别纺织品纳入双边监控体系,这是在向自由化过渡。”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从总体上来说这对中国纺织业是个利好消息。有了“双边监控”这种管理模式,至少在监控期间欧盟不会动辄拿出反倾销等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通过监控,如果发现问题,欧盟先要与中方协商,协商不成才会采取其它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积极性很大。
期待:平衡的贸易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098.5亿美元,其中对欧盟顺差623.4亿美元。专家分析,这一贸易赤字水平正在挑战欧洲人忍受的底线。而根据欧盟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占欧盟进口份额是32.2%,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受配额限制的10类产品贸易量在协议框架内,截至10月15日,10类协议产品配额使用率在47.3%至85%之间。前不久,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也就如何确保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平衡发展进行了对话。
商务部外贸司王受文司长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不再有数量限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2008年1月1日之后中欧纺织品会是一个平衡的贸易,不会出现2005年纺织品贸易摩擦。”
近期,欧盟驻华代表团就对华纺织品双重监控专门召开了“纺织品及其他贸易问题——欧盟媒体见面会”。欧盟驻华大使安博将“双管制”称为最好的决定。安博表示,设立该制度旨在贸易的“可预见性”,是为取得信息而非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安博解释,“‘双管制’可以在贸易的增长关系中,避免给我们制造一些‘惊喜’。该机制是为有关敏感产品积累数据,例如无意中的大幅度增长。”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则认为,建立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不设数量限制有利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平稳发展,符合WTO倡导的公平、自由贸易的原则。
策略指引
银行保驾护航
面对目前纺织品输欧取消配额、双管制取而代之的经贸形势,银联信分析认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管理,规范进出口贸易;而企业方面不要一味追求低价,“授人以柄”,导致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出现。政府和企业要同心协力,创造健康、自由的贸易秩序和产业秩序,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健康发展。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联信指出,首先,银行可以重点关注几种模式,针对企业不同需要,采取政策鼓励、政府参股、引进风险投资、银团贷款担保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扶持。同时重点支持品牌服装企业发展。一般来讲,品牌服装的附加值较高,适合消费者需求,抵御政策及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企业自身发展看,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利润增长的作用最为直接。此外,许多地方政府明确提出,服装产业要注意打造品牌。因此,品牌服装的政策及市场风险较小,且发展前景广阔,银行应重点支持。
其次,应做好贷款的风险预警工作。根据客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对客户的授信总额、资产负债指标、盈利指标、流动性指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和关键管理人员的诚信状况等,设置授信风险预警线,随时监控客户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定期对担保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严密关注担保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果担保人财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经营业绩严重下滑,导致担保能力不足时及时采取措施,可向借款人提出更换担保单位,充分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如为资产抵押的贷款,也应定期对抵押的资产进行核实,验证其合规有效性。
专家视角
输欧纺织品不会再次“井喷”
针对很多企业对取消纺织品配额后出口数量会剧增、贸易环境会恶化的担忧,有关专家表示,今后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不再有数量上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会造成2005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出口“井喷”的历史重演。因为,“双边监控”许可制度的引入,正是为了缓释欧盟的担心,我国纺织品对欧出口将重回自由状态。实际上,这是一种仍在密切注视下、不得放纵的贸易自由。在“双边监控”许可制度下,我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严密监督。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分析,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已出现回落的迹象。与2006年相比,今年回落的幅度在3%至5%之间,纺织服装在出口中、在贸易顺差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预计今年可能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一个“拐点”,从过去每年出口增幅在20%以上,今后将维持在10%至15%的增长幅度。而2005年“井喷”的出现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压抑了若干年以后的一种释放,这种数量激增是不可持续的。
他同时指出,由于受到配额的限制,过去两年不少企业通过转口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到明年这种转口就失去意义了,这部分出口将会“浮出水面”。实际上这部分产品早已被欧盟市场消化了,尽管从数字看,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数量还是增加了。
另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由于纺织服装行业门槛较低,容易无序增长,所以虽然名义上取消了配额,但仍然会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约束。据了解,自2005年8月23日到2007年8月7日,商务部网站上已公告的违法违规外贸企业共计431家,其中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一次招标未交中标保证金者有404家,占比94%。从这方面来看,资格准入制度自有其道理,但其可能的副作用是限制新进入者,对新兴企业、中小企业不利,所以,中欧双方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协调,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避免垄断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梅新育还指出,当前我国实施的对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正可以防止限制取消后出现过度激烈的价格战和出口数量过快增长。对此,福建七匹狼服装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蔡少杰提醒广大同行,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会有所增加,但在国家政策并不一味鼓励出口,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市场预期也并不乐观的条件下,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变以往价低量多的传统竞争模式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企业视角
企业仍然缺乏安全感
我国输欧纺织品配额制行将终止,这对国内众多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讲,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在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仍表现出一定担忧,对明年出口欧盟持谨慎态度。
“2005年初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后,我们曾对欧盟地区出口了好几箱货,但最终滞留在欧盟海关,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次又提出取消配额,我们可能不会再赶这个风头了。”江苏省一家服装厂贸易部的负责人赵先生这样表示。他认为,今后欧盟不再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定数量限制,势必引发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纺织品出口的行列。凭自己多年从事外贸工作的经验,他分析,市场准入门槛一旦降低,就会有很多企业蜂拥而至,纺织企业相互压价,导致利润减少。这样一来,会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赵先生指出,如果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现象,欧盟有可能采取新的措施遏制这种势头。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资深分析师赵秋艳对此表示了赞同:“一旦中欧双方数据显示中方出口量大增,则应适当减少出口,否则欧盟有可能就此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
业内专家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有近10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分析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时还有一定的盲目性,遇到风险也很难抵御。另外,在配额制下,一些为了规避管制的中国纺织品企业将产品转道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再出口至欧盟,配额取消后,这些转口贸易的回流将导致对欧盟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国家的中国跨国纺织品企业也有可能将生产撤回到国内,从而加大对欧盟的出口量。
“在目前中欧整体贸易顺差较大的情况下,欧盟很可能以这部分转口的纺织品作为筹码来压我们开放市场,到时可能又面临新一轮的磋商和沟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宁波雅戈尔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配额的放开并不等于市场的放开,欧盟还有可能用各种技术壁垒、环保、人权、社会责任等门槛来限制企业。”
据了解,实行这一新的贸易制度之后,我国商务部将就一年内协议中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大致数量、价格等,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相关资料,一旦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情况出现波动或者异常,欧盟将有权单方面采取进口管制措施。专家指出,由于只是监控,而不是限制进口量,对欧盟进口商而言,该方法尚可接受。但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而言,该监控制度可能成为欧盟发起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的预警。
商事追踪
首批双边监控名单发布
中小纺企盼来出头之日
上月底,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发布了明年第一批符合对欧出口双边监控纺织品的企业名单,共计为373家。预计11月中下旬会公布第二批审核通过的会员企业名单。这使得小企业有机会和大企业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参与竞争了。
明年6000多家企业有望获出口资格
从明年1月1日起,中欧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中欧双方将对T恤、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连衣裙、胸衣、亚麻纱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双边监控,不设数量限制。
相关专家指出,“标准”规定的准入条件对企业的资质要求并不算高,按照这个“标准”,许多纺企将有望获得出口欧盟的机会。这两年,出口配额,再加上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变化,给外贸公司和出口型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而欧盟取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对中小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新机遇。
根据明年输欧纺企的6项准入指标,大约有6000多家企业可以具备领证资格。据统计,今年输欧第二次协议招标有投标资格的企业有5120家,实际中标的企业为3892家,单纯从数字看,按照预测的6000家估计,明年有资格出口的企业范围扩大了20%左右。
没有配额成本小企业机会来临
“双管制”只对企业出口资质有要求,对数量没有限制,使得明年国内企业对欧出口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原来是出口金额越多的,免费分配得到的配额数量也越多,配额成本也越低。而现在则是不管数量,只要有资质都可以出口,配额成本没有了,大企业的一部分优势也没有了。
在今年输欧纺织品配额分配过程中,获直接分配配额的企业约1000家左右,这部分企业所获配额是免费的,与协议招标中标所需费用平均。对欧出口单位数量相关产品的配额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企业。而根据配额分配原则,这些企业多是出口规模比较大的大中型企业。如今,取消了对欧出口数量限制,就意味着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不再因规模优势占据平均配额成本低的优势。
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可以乘机拼一拼,拼赢了就意味着有出头之日了。对部分大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增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则是个机会。
防壁垒慎重把握出口节奏
但是,中小纺织品出口企业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欧盟目前在政策上有追随美国的倾向,美国对华纺织品设限是到2008年底结束,估计欧盟在对华纺织品设限问题上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即使2008年不再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但也会采取反倾销等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根据中国入世协议,在2012年前可以适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条款,一旦世贸组织成员认为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对其国内市场造成扰乱,就可提请采取特保措施进行限制。除特保措施外,其他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反倾销措施、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配额限制大得多。
面对并不轻松的贸易环境,银联信分析认为,中小纺织品出口企业在配额取消后要慎重把握出口节奏,调整出口结构,重要的是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重视科技和品牌的贡献,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升级方式的转变。
警钟长鸣
警惕其它技术性壁垒
尽管2008年之后欧盟将不再从数量上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有关专家提醒,取消配额这一贸易保护政策,并不意味着欧盟将完全放弃在贸易保护方面的抵抗。相反,他们将采取更隐蔽、更为有效的“技术性壁垒”和“专利性壁垒”等。而经过近几年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风风雨雨,更多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能有效地阻挡中国纺织品的流入,其威力甚至大于配额制。
历史上,欧盟国家曾多次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抵制我国纺织品的输入。如1994年4月1日德国正式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随后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也相继禁止使用20余种偶氮染料,使我国正在使用偶氮染料的100多种纺织品出口中断。
据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等原因所采取的技术性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这些是得到WTO相关法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所认可的。
因此,专家提醒,虽然欧盟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纺织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已逐步完善,诸如劳工待遇、环保标准、反倾销调查这些新兴的隐形壁垒,近来早已取代配额,呈独领风骚之势。比如,近日就有报道称,欧盟计划联合监控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并称这是避免出现新的贸易紧张局面的关键,新机制将与欧盟的进口许可监控并行,主要是为了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及早发现纺织品进口大增的情况。
备忘录
中欧纺织品贸易大事记
2005年1月1日,按照WTO规则,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制度。配额制度,指在国际贸易范畴内的定义,即一国(地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因进口产品过量而受损害,或者为了防止本国(地区)产品过度出口而主动或者被动地控制产品进出口数量或者价值。
2005年4月,由于对欧盟纺织品出口“井喷”,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发起特别保障调查,启动设限程序。
2005年6月11日,中欧签署关于纺织品的谅解备忘录。按照备忘录,到2007年,中国要将出口欧盟的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以内。为此,中国启动配额制,于7月20日起实行。
2005年8月,由于在1个月内的政策真空期内抢出口,造成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滞留欧盟海关。
2005年9月5日,中欧签署第二份纺织品协议:中欧对目前滞港的纺织品各负一半责任,一半由欧盟增加配额,一半由中国自行解决,办法是借用其他类别或者是明年的配额。
2008年1月1日,中国对欧盟十大类纺织品出口取消配额制,对八大类纺织品实行“双边监控”。双重监督体系,是指特定的八类纺织品在出口欧盟时,需要双重的许可——中方出口纺织品时,需要到商务部领取出口资格许可证,而欧盟进口中国纺织品时,也要申请进口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