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 拓展劳务输出渠道 农民拾花挣钱多
青海新闻网讯 11月8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赴新疆摘棉花的农民工马索菲与同行的几个同伴儿刚回到川口镇,就来到镇上一家有名的手抓馆“吃平伙”(记者注:海东农村一种AA制的吃法)。“手抓两斤、葱爆羊肉一盘、青椒肉丝一盘”,刚落座,马索菲就开始向伙计叫菜。老板看到这架势,立马跑过来亲自为她们倒上了茶水。“看来,你们这一趟挣下了!?”老板用一种商人特有的语调问马萦菲。“挣了些,吃干挖净(注:除去吃喝等必要开支)挣了三千五六。”“挣得不少。”“五十天挣三四千块,好着,明年还去哩!”马索菲一脸开心地说。
据民和县就业局局长陈有文介绍,这几年,民和县积极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创新劳务工作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走出了一条以赴新疆摘棉花为龙头的劳务订单输出之路。今年,民和县像马索菲这样赴新疆、甘肃敦煌摘棉花的农民工就有23785人,这些人都是由政府统一组织专列,由500名劳务经纪人带出去的,预计人均收入不低于3000元,拾花总收入将突破5500万元。
是什么助推民和县拾花劳务输出在短短几年内有了如此规模?“政府观念的转变。”民和县就业局领导班子如是说。以前,从组织、管理到输送都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这中间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出了力,不仅没有落好,而且极大地牵扯了政府精力。通过几年的摸索,民和县培养出了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社会信誉度高、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农村劳务经纪人,政府对他们进行培训后让他们带领农民工外出拾花。让经纪人参与管理、引导农民工外出,一种新的劳务输出模式形成了,即由政府引导、政府服务、经济人组织、经济人带队、市场化运作,这一模式运作后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民和县就业局已培养各类劳务经纪人一千四百多人,其中,拾花经纪人五百多人。民和当地也有了一批拾花熟练工,他们每年都会在经纪人的带领下,赴新疆、敦煌等地摘棉花。现在许多劳务输入地的老板已经和经纪人形成单线联系,提前一个月预定劳动力人数,拿到订单的农民,个个喜笑颜开。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之间用工信息通道的开通,预示着民和拾花劳务输出正迈向订单之路。(作者:马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