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玉门市花海镇棉花协会
花海是玉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一个乡镇,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棉花产业。以前,棉花的新品种通过率低、供求消息闭塞、品牌发展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花海棉花产业的发展。去年,花海成立了花海镇棉花协会,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花海的棉花产业种植面积始终占到耕地面积的75%以上,为扶强扶壮这一产业,花海镇积极组建了棉花协会。全镇共有35家棉花加工企业入会,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发挥村干部整体素质高的优势,发动村干部带头入会,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协会还吸引各种“能人”,发挥他们农村经纪人、专业流通大户作用。花海供销社也入股4000元,占总资本的10%。吸收科技人员入会,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技术专长。目前,协会共有会员1700户,注册资金4万元。
根据过去“公司+农户”的经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标准化生产滞后,影响了棉花加工,棉花协会不断带动标准化生产,积极构建了“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不改变家庭经营主体的基础上,组织农户围绕加工企业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个体大户、流通大户搞好运输、储藏、收购等方面的服务。在销售方面,除直接与加工企业签定销售合同外,还有经纪人牵头,组织农户,联系客户上门收购。
针对镇棉花产业协会发展规模、管理上的不规范,服务领域狭窄,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协会注重在内部管理上大胆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按照章程规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保证了协会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明确协会的服务宗旨、服务范围和服务职能,推动了协会规范运作。建立了内部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探索协会在组织农户和客商进行交易时的契约制度,使农户、客商和协会形成利益的共同体。
在日常的生产中,协会为提高棉花的种植效益,积极发挥技术指导的作用,搭建科技致富平台。针对棉农规模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会紧紧抓住棉花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开具“处方”,解决难题,提供多种服务,构筑科技致富桥梁,增加了棉农收入。针对种棉户、会员种植技术水平低、预防棉花病虫害意识差等问题,由协会出面负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会员赴外地参观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开阔视野,交流经验。同时还聘请有关专家传授棉花种植知识。自协会成立以来,共牵头举办20期种植技术培训班。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逐步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科技水平较高的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针对部分农户缺乏管理技术和经验的问题,协会将种植棉花经验丰富的会员和种棉规模大的有关人员组织起来,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将实践经验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相互交流共谋发展。两年来,协会共组织经验交流现场会56场次。
协会坚持“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品质、打品牌”的总体思路,狠抓棉花优质种子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新品种的引进。先后引进SHP—1、棉杂A1、9916、新陆早24等12个具有丰产、抗虫抗病、早熟等优点的品种,改良老品种四个,投放给广大会员进行大面积推广,推动了全镇及周边乡镇团场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协会的带动下,花海地区的2万多棉花户种植棉花近7万亩,产籽棉30000吨,代销农产品30000吨,代购农用资料4800吨,培训成员4500人次,并协调帮助棉花加工企业购置加工、储藏、包装设施26台(套),组建营销信息网络2个,引进新品种12个,改良品种4个,自建标准化示范基地40亩。(杜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