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本谋求绿色崛起 池州扬帆奋进正当时
深秋时节,艳阳高照。记者踏上池州大地,深切感受到这座年轻的城市正迸发出一种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激情。“加快追赶、跨越发展!”足迹所至之处,总会听到这响亮的声音,看到这奋进的态势。
11月8日,池州市委在召开的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把十七大精神化为推动池州崛起的强大动力,确保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水平赶超全省,缩小与沿江城市的差距,力争跻身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
生态为本谋求绿色崛起
秀木葱茏的花园式工厂、沼气遍户的生态型村庄、碧水蓝天的园林化城市……在池州市采访,处处都能体会到生态立市所尽显的绿色魅力。
十七大代表、池州市委书记童怀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必须要打好这张“牌”,谋求“绿色崛起”。事实证明,该市近年来始终把生态当作立市之本。在推进强工战略中,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对污染企业坚决采取关、停、改,迄今已关闭了250多家小矿山、小化工;对招商项目,设立了“绿色门槛”,仅今年就有20多个项目因环境问题遭到否决。同时探寻工业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广产业链接技术和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引导企业走清洁循环型之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该市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沼气入户工程,现已累计兴建沼气池5.4万口,占农户总数的15%以上,入户率居全省首位。沼气的广泛利用,不仅改善了村庄居住环境、保护了山场森林资源,而且还给农民带来了生产生活上节本增效的实惠,催生出循环生态型生产模式。
生态为本,铸造出池州发展的新优势。近年来,该市大开发、大发展浪潮激荡,而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改善和优化。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7%,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八分之一;水资源总量提高到63.7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各级自然保护区占到国土面积的13%。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坚定了池州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该市新近提出,要毫不动摇地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以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为目标,努力使池州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记者点评: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池州坚持生态为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做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池州“绿色崛起”指日可待。
转变方式培育优势产业
非金属矿、生态、旅游是池州的三大核心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低水平开发、粗放式经营,优势资源不仅难以转化为优势产业、优势经济,而且还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池州市正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制定了“以资源换产业、以项目配资源”的发展思路,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规模开采与深度加工并举,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在池州欣喜地看到,以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为代表的非金属矿,已开始告别卖原矿的历史,随着海螺集团、法国英格瓷公司等海内外大企业的进入,矿产加工产业勃然兴起,相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体水泥厂、世界第四大白云石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超细粉新材料生产基地。旅游业结束了小而散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的格局,成为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生态资源得到挖掘开发,已培育出一大批新兴绿色产业。
在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中,该市不断突出强工意识,把加快追赶的主战场放在决战新型工业化上,实行工业、招商、园区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以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加工、有色金属材料、纺织服装玩具、绿色有机食品、机械仪表、医药化工、能源等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形成优势,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1118工业振兴计划”,即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个、10亿元以上的10个、亿元以上的100个,规模以上企业800个。
记者点评:低水平开发、卖资源为主,曾是池州经济的主要形态。而如今,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正是池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动体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池州将会改变工业“短腿”的现状,实现工业强市的梦想。
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
11月14日,石台县大演乡唐村村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鞭炮声。原来通过打井引水,当地200多户农家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长期以来饮水面临血吸虫威胁之苦。池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郝方清向记者介绍,今年该市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将解决农村11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民生为重,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池州采访,记者强烈感受到,这句话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围绕城乡群众看病、上学、住房、就业、出行等切身利益问题,该市正在积极实施20项民生工程,市长方西屏亲自挂帅,每月召开专题调度会或现场调度会,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构建和谐,必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该市为此畅通百姓诉求渠道,在全国率先实行了领导接访、信访评议、信访仲裁、法律援助四道信访工作保障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着力开展“平安池州”建设,以创“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大道”、“平安家庭”等“十创平安”为载体,推进人民调解、治安防控、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援助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公共安全等九项工作进基层。在农村,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打破以前过细的分工和部门界限,整合政法综治、司法、武装、民政、信访等力量资源,并组织当地公安派出所参与,全市各乡镇均成立了维稳综治办,变过去的各自为政为协同作战,从而建立起乡村平安新机制。据省抽样调查,目前,池州群众安全感为96.7%、治安满意率为99.2%。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正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
记者点评:从关心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入手,池州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可以说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点。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坚持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池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