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上演生死时速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1-21 08:24:40  来源:《新财富》 收藏
  在通胀、人民币升值、环保、税收政策调整等诸多压力下,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与时间赛跑,实现企业的升级或者是转型,是他们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否则等待他们或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不过,无论是内迁以享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庇护,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成本,或者是想尽办法继续钻政策空子等,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这些新选择仍然是在“穿新鞋走老路”—靠成本优势,而不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获得利润。现在,可以从沿海内迁到中部,将来,是否还可以从中部内迁到西部?当天赋的资源优势被消耗,“中国制造”最需要的人为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否已具备?

  David (德籍华人)的手表加工厂就像是用铁皮搭起的违章建筑,隐藏在深圳关外某条公路下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各式手表在这里生产,然后通过“贴牌”的方式飘洋过海销售到欧洲市场。在工厂的产品陈列室中,David指着其中一款机械机芯手表介绍,这是海外某品牌商正在中国内地进行电视直销的那款手表,“你相信吗?他从我这里拿货的成本还不到100元”。

  在David看来,手表行业的贴牌生产企业已经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近几年受钢材、人工等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贴牌生产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已经薄如纸片。另一方面,海外订单的不稳定也给这类企业带来生存威胁,企业随时可能处于“断炊”的危险中,而且这种不稳定也导致企业无法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更不可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在缺少订单支撑的企业死去的同时又有新的企业冒出来,分散的产能根本无法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与外商的议价能力。珠三角有大量的贴牌生产企业存在,目前至少有8万家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扎堆于这个狭小的空间。

  生存还是死亡?

  时间进入2007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摆在大多数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在通胀周期中,成本的上升不可逆转,又无法通过产品提价向下游转移,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两头受压的生存窘境中。尽管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整体价格5月份环比上涨0.3%,6月份再次上涨0.3%,但这些数据与其说是反映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提升,还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稍微的提价根本无法抵消成本的上涨。雷曼兄弟的孙明春和沙巴卡曼(Rob Subbaraman)的研究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的美元价格同比上涨了4%,这与同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大体相当。

  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产品的销售及市场均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当然产品的定价权也就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长期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珠三角的很多加工型贸易企业实际上只是算作跨国企业的一个加工车间,还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因此无法与跨国企业讨价还价。

  此前,外贸税收政策还算是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但现在,政策的庇护也不存在了。从2007年7月1日起,中国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服装等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也被调低;而在此之前的4月份,有990种产品被列入《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2007年7月23日,中国公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限制类商品目录中新增商品类别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多个行业。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并配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由香港特区政府牵头的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将有1500家港企因此停产,而有意停产或缩减生产规模的厂家更达1万,占珠三角港企的21%。而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又以港资和台资为主,由此可见贸易新政的巨大杀伤力。

  2007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新一期的政府施政报告中对比提出的对策是,珠三角港商必须认真考虑把业务转型、升级或转移,以迎合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香港政府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转达业界的关注和对香港经济影响的评估,向中央建议用其他较弹性的措施来配合调整;另一方面与不同省份和业界物色新的营运地点,以及协助业界取得这些地点投资环境的第一手资料。

  据悉,在业界的争取下,台账实转等贸易新政的实施时间,中央已经给予了一年的过渡期,从2007年的8月份推迟到了2008年7月份。对于众多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这实在是有关生死的一年。

  转移还是转型?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官员介绍,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实现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二是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等地区的梯度转移。广东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792.2亿美元,已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0.7%。但无论是向内地转移还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对于不少加工贸易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由于珠三角土地日益稀缺,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诸多原因,广东省各级政府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是转型,但效果并不理想。在转移方面,广东省一是鼓励企业走出国门,二是引导企业向广东的两边地区迁移,从实际效果看,真正能走出国门的企业并不多,而向河源等边远地区的迁移加大了当地的环境污染程度,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广东地区的水源地。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未来主要的迁移地可能还是中部地区,这也符合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国家调控思路。有数据显示,由于中部地区的土地及人工成本较珠三角廉价,再加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工贸易企业从珠三角迁移到中部地区,可以节约大概两成的成本。但丁力认为,决定企业是否迁移的因素很多,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加工贸易完整的产业链及服务配套,并且珠三角靠近海外目标市场,具备信息、物流等方面优势,因此,企业考虑是否内迁不光要看成本,还受制于其他方面因素。

  有能力的企业会选择迁移,还有企业在考虑两条腿走路—内销与外销并举。不过在中国低端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竞争剧烈的情况下,尽管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最终有多少企业能够胜出,还是个很大的疑问。外销也可以变换方式。有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准备采取转移定价的方式,在境外设立公司,通过关联方低价出售产品的方式,将国内的利润转移到国外去,以减少国内上缴的税负。内销也可以变通,正如David所做一样,在海外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品牌,然后再销售回中国市场。David的出发点在于中国人目前还是普遍迷信于国外品牌,尽管这些品牌实际上就是中国制造。David的想法或有道理,此前沸沸扬扬的欧典地板等诸多事件似乎能证明。所以转型可能不仅具体体现在产业,也在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珠三角,有关产业的转型更多体现在政府的大动作上:香港政府为了支持在珠三角港企的转型,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香港致力于实现香港经济与珠三角经济的融合,争取更多的生产服务业份额;深圳政府在一面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当地重工业的发展;广东省则在“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重工业强省。从以上的种种举措来看,珠三角无疑将加大对重工业的投入,具体落实到企业层面,特别是对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由于前期缺乏相应的积累,跟上这样的转型脚步并不容易,因此转型方向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有不少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就是找死”。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如今面临的两难处境折射出了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既然产业升级或者转型是未来必由之路,问题在于现在中国经济准备承受由此带来的多大和多久的阵痛。未来总是美好,转型后的中国经济同样值得期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珠三角  加工  贸易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