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2007年中国皮革业发展困难重重
皮革行业是我国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第二年,国际市场对我国皮革产品采取特保、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增多:俄罗斯的禁售令;抵制我国的毛皮制品进入国际市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欧盟REACH法规正式实施;国家取消皮革产品出口退税;限制加工贸易;国家对社会责任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这些都使皮革企业的成本不断加大。面对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政策,2007年的中国皮革产业困难重重……
2005年我国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完成销售收入2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进出口方面,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及鞋类商品出口3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皮革及制品(含皮鞋)出口3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2006年,皮革工业及鞋类出口高增长空间虽然受到了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相关政策调整、企业成本增加等各种限制的挤压,但是我国皮革业仍然能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资源环境约束和贸易摩擦转化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皮革行业“二次创业”的步伐。
2007年,中国皮革行业经历了较大的震动。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影响着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国际上,针对中国鞋类及皮革制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欧盟对我国皮鞋出口征收反倾销税;国内,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7个有关皮革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皮革行业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皮革产品市场变化,企业生产成本逐步提高,劳动力紧缺,低水平扩张引发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西北部地区的开发和东南亚国家皮革业的兴起,都给皮革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皮革及制品行业通过努力,仍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我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我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我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
皮革行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纵观这几年我国皮革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都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决制止盲目扩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方式,否则企业和行业就可能遭受到市场的惩罚。正视市场发展规律,坦然接纳皮革产业转移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和贸易格局始终遵循着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低的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在世界及在中国境内都是不可逆转的。
随着我国东南发达地区劳动力、能源和资源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皮革产业的加工基地将会逐步转入这些地区。因此,对于东南发达地区要善于把握这一规律,引导当地企业主动、平稳度过转型期,力争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皮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