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山东省2007年蚕茧生产收购情况
007年,山东省共有桑园75万亩,全年发放蚕种116.6万张,同比增加3.6万张,生产鲜茧40500吨,同比增加800吨;收购鲜茧38500吨,同比增加1000吨;统茧均价1085元/50公斤,同比降低445元/50公斤。其中,春季发放蚕种48万张,生产鲜茧18000吨,收购鲜茧17000吨,收购统茧均价1212元/50公斤。夏蚕发蚕种18.6万张,生产鲜茧6000吨,收购鲜茧5600吨,统茧均价950元/50公斤。秋蚕发种量50万张,生产鲜茧16500吨,收购鲜茧15900吨,统茧均价960元/50公斤。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价格较理性,收购秩序基本稳定。春季养蚕前,省经贸委对鲜茧收购经营单位的收购资格进行了全面复审整顿,共有126家企业及所属406个蚕茧站获得鲜茧收购经营资格,换发新的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各主产区也趁势加强了蚕茧收购管理,分别召开茧丝绸工作会议;全省各部门联合整治蚕种、蚕茧市场。省经贸委、物价局、工商局相应联合印发文件,确定鲜茧收购指导价中准级是950元/50公斤,企业可在上下15%的范围浮动。各收购企业吸取了去年晚秋茧经营中的经验教训,冷静分析茧丝绸市场形势,理性制订各季茧收购价格,自觉保护蚕农的积极性,尽管收购价格较去年有所降低,但当地政府和蚕农表示接受。
二、茧质、总产茧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季张种产茧量明显降低。今春,全省茧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蚕茧量略有减产,鲁西和鲁中南地区张种产茧量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桑树发芽期遭受冻害,养蚕时间推迟,大蚕后期遇到高温天气,蚕食桑量减少;整个蚕期降雨量少,局部发生因大气污染致蚕中毒现象。平均张种产茧量济宁地区约降低6.7公斤,泰安蚕区约降低3公斤;日照蚕区约降低2公斤。夏秋季较去年同期发种量、产茧量略有增加,因蚕茧市场价位呈现下滑之势,收购率提高,收购茧量较去年略有增长。
三、重点蚕区、龙头蚕茧收购经营企业的优势地位更加显现。目前,蚕茧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中、鲁东南地区。日照和泰安所属县(市、区)以及莒南、沂水、惠民、单县、高密、平度等年产茧量前20名的县(市、区),蚕茧产量约占全省年产茧总量的80%,日照、泰安两区的蚕茧收购量约占全省总量的50%。泰安、日照所属县(市、区)去冬今春新扩建桑园达5万亩,茧丝绸生产继续呈现协调发展的态势。经过近几年国有丝绸企业的改革改制,目前,全国2/3的国有丝绸企业已基本形成股份制、集团化、市场化为特点的茧丝绸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各骨干蚕茧收购经营企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大力推广统一桑园肥水管理、统一打药治虫、小蚕共育、自动上蔟、大棚省力化养蚕和“五位一体”收茧技术。日照海通丝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收购经营6个县(市、区)的蚕茧,春季较去年同比,发种量增加16.8%,平均张种产茧量降低2.5公斤,蚕茧产量和收购量均增长10%以上;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经营8个重点县(市、区)的蚕茧,发种量增长17.17%,平均张种产茧量降低3.75公斤,蚕茧总产量增长7.2%,收购量增长4.6%;其中,岱岳区的鲜茧收购价格春季达25.89元/公斤,晚秋茧22.36元/公斤,各季收购价为全省之最,在蚕茧发展的低潮时期,蚕农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再次显示了龙头企业对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一是干茧滞销,收购企业效益差。受市场的影响,2007年鲜茧、干茧较去年的价格落差巨大,常言“买涨不买跌”,各缫丝企业进货不积极,目前,大多数收购企业秋干茧积压在手,约有40%的企业夏干茧或春干茧还积压待售,亏损企业增加。二是缫丝、鲜茧收购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因茧价下降,明显影响蚕农的积极性,今冬明春扩建桑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