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浪潮减弱 警惕性仍需保持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2007年上半年全球提起反倾销案件的情况。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浪潮有所减弱,有关纺织品的争端也显著减少。但由于中国公司仍是最常被怀疑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国内销售价格的对象,加之欧美市场还处于特殊过渡期,所以未来纺织贸易前途如何还有待观察。
全球反倾销案骤减 纺织争端显著减少
据WT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诉讼案件越来越少,近5年已经减少百余起。尤其是2007年前6个月反倾销案件数量大幅下降,13个WTO国家共报告49起反倾销案,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92起。预计今年全年反倾销诉讼案件有望少于100起,低于10年前水平。
在所有涉及类别中,除纸类产品(9起)和化学品(24起)外,大部分产品类别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都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近半数产品上半年没有反倾销案件。其中,纺织类案件仅有一起,与去年全年的12起相比,降低幅度甚大。(表1)
尽管世贸组织没有就反倾销案件的减少做出分析,但估计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世界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注意力由数量、价格向安全、品质转移等因素有关。
中国仍是贸易摩擦的“焦点”
尽管今年上半年针对中国(大陆)公司的投诉数量较2006年同期下降约一半,但16起案件仍占总案件数的三成,中国(大陆)依旧是全球反倾销诉讼的“热点区”,并且连续10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地区)。(表2)
具体从反倾销诉讼提起国看,从1995年到2007年6月,较为频繁的有:印度(93起)、欧盟(72起)、美国(64起)、阿根廷(50起);此外,巴西(各26起)、南非(26起)、澳大利亚(24起)、墨西哥(22起)也是时有案件发生。看来,中国(大陆)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属于竞争对手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更多的沟通。
除中国(大陆)以外,中国台湾和韩国是其次较为频繁的被调查对象,95年以来各有4起案件。欧盟、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和美国也各有2起案件。
欧盟:警惕反倾销浪潮卷土重来
尽管欧盟官员已经在纺织领域做出有益尝试,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自2008年1月1日起,双方将对纺织品贸易建立“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以“双管制”替代“配额制”。但并不意味着反倾销就已离我们远去。
回望过去的几年,欧盟举着反倾销的旗帜,已经向若干种进口商品施加了高昂的关税﹐如中国的鞋子和化纤布、巴基斯坦的亚麻寝具、韩国的电视机、挪威的鲑鱼,以及来自泰国的塑料袋等。而其力度也是相当可观。例如,2005年9月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化纤布征收为期5年的最高达56.2%的反倾销税。而一个名为Defense Committee of EU Steel Butt-Welding Fittings Industry的行业团体提出的反倾销诉讼请求认为,向韩国铁管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应该是正常情况下的12倍左右。尽管今年以来,欧盟反倾销活动已经明显缓和,但不得不注意,钢铁、化工等通常受保护的行业又开始为开征新的反倾销税而四处活动。(表3)
加之,一年的“双管制”结束后,正值中美纺织品服装配额协议到期,中美贸易波澜在所难免,欧盟会否乘此而有所举动,也不可得知。为防止反倾销的重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还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数量限制后仍不甘心
美国对中21类纺织服装产品实施数量限制的进程已然过半,但没有阻止美相关产业的萎缩,没有改变美在纺织产品上越来越依赖进口的趋势,也没有阻碍美国人民对中国纺织产品的喜爱。
根据美国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4月到今年3月,15类设限产品中(由于数据所限,这里仅有15类设限产品的数据),除化纤制针织衬衫(638/639)变化不大外,其余产品的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为突出的是:363类起绒毛巾(-53.9%)、340/640类男式梭织衬衫(-43.0%)、347/348类棉制裤子(-42.5%);而进口量相对产量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3的产品基本上都依赖于进口。(表4)此外,根据美国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6.9~2007.8的一年中,从中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占到美总进口量的32.86%,比上一年度又提高了7.13个百分点。
在数量限制效果有限的情况下,美方又出一步棋——2007年7月1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等产品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并将海关分类中本不属于纺织品的复合编织袋归类为纺织品。这表明,美国仍然保持对中国纺织品的高度关注。
全球反倾销案骤减 纺织争端显著减少
据WT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诉讼案件越来越少,近5年已经减少百余起。尤其是2007年前6个月反倾销案件数量大幅下降,13个WTO国家共报告49起反倾销案,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92起。预计今年全年反倾销诉讼案件有望少于100起,低于10年前水平。
在所有涉及类别中,除纸类产品(9起)和化学品(24起)外,大部分产品类别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都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近半数产品上半年没有反倾销案件。其中,纺织类案件仅有一起,与去年全年的12起相比,降低幅度甚大。(表1)
尽管世贸组织没有就反倾销案件的减少做出分析,但估计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世界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注意力由数量、价格向安全、品质转移等因素有关。
中国仍是贸易摩擦的“焦点”
尽管今年上半年针对中国(大陆)公司的投诉数量较2006年同期下降约一半,但16起案件仍占总案件数的三成,中国(大陆)依旧是全球反倾销诉讼的“热点区”,并且连续10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地区)。(表2)
具体从反倾销诉讼提起国看,从1995年到2007年6月,较为频繁的有:印度(93起)、欧盟(72起)、美国(64起)、阿根廷(50起);此外,巴西(各26起)、南非(26起)、澳大利亚(24起)、墨西哥(22起)也是时有案件发生。看来,中国(大陆)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属于竞争对手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更多的沟通。
除中国(大陆)以外,中国台湾和韩国是其次较为频繁的被调查对象,95年以来各有4起案件。欧盟、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和美国也各有2起案件。
欧盟:警惕反倾销浪潮卷土重来
尽管欧盟官员已经在纺织领域做出有益尝试,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自2008年1月1日起,双方将对纺织品贸易建立“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以“双管制”替代“配额制”。但并不意味着反倾销就已离我们远去。
回望过去的几年,欧盟举着反倾销的旗帜,已经向若干种进口商品施加了高昂的关税﹐如中国的鞋子和化纤布、巴基斯坦的亚麻寝具、韩国的电视机、挪威的鲑鱼,以及来自泰国的塑料袋等。而其力度也是相当可观。例如,2005年9月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化纤布征收为期5年的最高达56.2%的反倾销税。而一个名为Defense Committee of EU Steel Butt-Welding Fittings Industry的行业团体提出的反倾销诉讼请求认为,向韩国铁管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应该是正常情况下的12倍左右。尽管今年以来,欧盟反倾销活动已经明显缓和,但不得不注意,钢铁、化工等通常受保护的行业又开始为开征新的反倾销税而四处活动。(表3)
加之,一年的“双管制”结束后,正值中美纺织品服装配额协议到期,中美贸易波澜在所难免,欧盟会否乘此而有所举动,也不可得知。为防止反倾销的重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还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数量限制后仍不甘心
美国对中21类纺织服装产品实施数量限制的进程已然过半,但没有阻止美相关产业的萎缩,没有改变美在纺织产品上越来越依赖进口的趋势,也没有阻碍美国人民对中国纺织产品的喜爱。
根据美国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4月到今年3月,15类设限产品中(由于数据所限,这里仅有15类设限产品的数据),除化纤制针织衬衫(638/639)变化不大外,其余产品的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为突出的是:363类起绒毛巾(-53.9%)、340/640类男式梭织衬衫(-43.0%)、347/348类棉制裤子(-42.5%);而进口量相对产量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3的产品基本上都依赖于进口。(表4)此外,根据美国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6.9~2007.8的一年中,从中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占到美总进口量的32.86%,比上一年度又提高了7.13个百分点。
在数量限制效果有限的情况下,美方又出一步棋——2007年7月1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等产品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并将海关分类中本不属于纺织品的复合编织袋归类为纺织品。这表明,美国仍然保持对中国纺织品的高度关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