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纳米不是“万金油”
仿佛只是三五年工夫,各种带有“纳米”二字的新名词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它所代表的那个微小世界,我们真的理解了吗?
在前天开幕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纳米技术合作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解思深一番话语,澄清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纳米”这一新兴科学的认识误区。
“纳米”究竟是怎样的科学?
纳米像味精,撒到冰箱、鞋垫上,可以除味杀菌;拌到油漆里,常年不掉色;加在服装面料里,能够防紫外线……有时,它甚至能变身为肉眼看不见的隐型小车,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内部。在许多公众看来,纳米如同一瓶无所不能、哪都能抹的“万金油”。那么,“纳米”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解思深解释说,纳米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多领域科学家参与、体现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尽管他用了三个“多”来表达纳米科学的与众不同,但他同时指出,纳米不是万能科学,无法包罗万象,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治理空气污染,解思深说,纳米能否帮上忙,此忙如何帮,该从哪里入手,纳米技术比现有技术有何过人之处等等,绝不可盲目下判断。“说到底,纳米也只是一门科学技术,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有用武之地。”
安全问题并非祸起研究
由于身材过于“迷你”,纳米材料相比常规物质更容易穿透各种屏障,甚至透过生物体的皮肤、细胞膜,最终进入各种组织器官内部。近来,一股有关纳米安全性的疑团开始笼罩全球。对于这一敏感话题,解思深表示,如果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是使用不当,纳米材料的确有可能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解思深透露,我国十分重视纳米安全性研究,已经支持了若干涉及安全的纳米研究项目,并与世界保持同步。“纳米的安全性问题并非因纳米研究而起,这个问题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中其实早就存在。与任何科学一样,纳米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他强调,在一些涉及健康安全的纳米研究项目中,必须包含生物安全的内容,“以人为本始终是纳米科技发展的原则。”本报记者 任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