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劳务输出形成“回流经济”
曾经只有300多人口的镇安县茅坪镇,在近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被40栋小洋楼支撑着的小集镇。当地百姓自豪地逢人便说:“这是打工仔带回的一座现代化的集镇。”茅坪镇是如今陕西省商洛市劳务输出形成“回流经济”的典型。
商洛的劳务输出起步较早,规模与档次提升较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外出打工——积累资本——自我发展——回乡创业”过程,出现了一支耀眼的“回流经济”队伍,在商洛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能人牵头做劳务,打工者变成组织者。山阳县的朱凤兰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这位赴疆拾棉状元十多年来,每年两季带工入疆,春季数十人,秋季数百人,给连队种棉花、拾棉花,做田间管理等农活。全镇近4万人次曾随她赴新疆做劳务,纯收入达600多万元。
外出打工挣本钱,回乡投资创大业。山阳县永恒矿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沈永清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他在河南、甘肃开金矿完成积累后,1998年投资2500万元,建起了山阳县永恒矿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并创办了双河矾矿。2004年,他在商州区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个年产500吨的硫酸厂;2005年在山阳县银花镇上马年产5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他创办的企业是商洛市2005年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的第三名、民营企业中的第一大户。同时,企业还安排下岗职工205人、残疾青年6人、富余劳动力350人。
在沈永清的带动下,山阳县有450多名劳务人员相继返乡创办各类企业160余家,总投资7400多万元,安置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每年上缴利税800万元之多,有400多个劳务输出大户为当地建校、修路、拉电、通水等公益事业捐资1500多万元。
为家乡捐款积善德,让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山阳县高坝镇石头梁村正是这方面的一个示范。这个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问题曾一度困扰着这个村,也影响着村里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曾经办过企业的村支书程同仓通过向企业募捐和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捐款,修缮了村里的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目前,200多名在校生中有60多名寄宿在学校。村里还专门为65岁以上老人成立了“老年协会”,照顾子女外出的老人。村里给130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5元医疗补助,节日里还组织老人参加集体娱乐活动,为老人请来县剧团演出,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张彤任虎鹏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