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成为永州江华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已成为“三农”的主题。随着国家为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借此东风,永州江华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使之区域化、规模化是可行的。
一、种桑养蚕市场前景良好
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看好是优质蚕茧生产的契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纯天然织品的消费族越来越多,据有关信息资料表明:目前国际市场上人们对生丝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长,而世界蚕丝的产量则以3%的速度在递减。生丝的生产与消费形成逆差关系,生丝贸易价格将会越来越高。随着中国入世的不断深入,美国、日本等国逐步解除我国生丝贸易壁垒,我国的生丝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就国内而言,目前国内人均拥有生丝不足6克,与发达国家日本、美国等人均拥有生丝250克以上相比相差甚远,生丝在国内市场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其次“东桑西移”已成必然趋势,如今我国的老蚕基地江浙一带劳动力价格高(而我县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当地蚕茧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逐年增大,而全国所有蚕茧还满足不了江浙一带新绸加工企业的需要。这将给永州江华县桑蚕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商机。
二、地理、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永州江华县山地、丘岗面积广阔,占全县总面积的69.1%,属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湿度大,年均降雨量达1700毫米,非常有利于桑蚕生长发育。加上环境污染少,空气新鲜(空气指数优),水质条件好,对于栽桑养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江华县山地、丘岗多,适应栽地坎桑、四边桑,也适应密植桑园,也有利保护全县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三、劳动力资源丰富
种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县有农业从业人员23.3万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富裕的男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而富裕的妇女、老人劳动力在家务农。种桑养蚕劳动强度不大,妇女、老人也能够从事种桑养桑,适宜千家万户发展。因此种桑养蚕也可成为解决我县富裕劳动力的一个渠道。
四、种桑养蚕投资小、见效快
种桑养蚕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大的特点。每亩桑园桑苗每年摊销成本近15元,每年投入肥料为尿素50公斤,金额为90元,复合肥25公斤,金额为90元,每年还需投入农家肥近150公斤,折合人民币50元。每年喷撒农药约18元,农具折旧11元;每张蚕种销售价为30元,需配备蚕药25元,蚕具、蔟具折旧35元。两项合计人民币364元。桑树生长快,投产早、见效快、效益长,当年种桑当年即可养蚕,一年种桑可连续养蚕10年以上。
五、经济效益各社会效益显著
按照一般管理水平,每年共喂养二季蚕,每亩桑每季可喂养1.5张,每张蚕种平均产茧40公斤,全年蚕茧平均价格为19.6元/公斤(目前蚕茧国家保护价格每公斤17元左右,市场价则更高),即全年每亩桑每年可产生毛收入1.5×2×80×9.8=2352元。同时每亩桑副产品桑枝折价为50元,蚕粪折价为50元,小计100元。每亩桑年毛收入为2352+100=2452元,扣除栽桑养蚕投资364元,每亩桑年均净收入为2088元。一次栽桑,多年养蚕收益,这是种桑养蚕的特征。同时,按4%的销售环节计税90元,江华县如果三年能够发展1万亩桑园,全县农民收入将增收2000多万,县财政将增收200万元,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县农民致富没门路,财政增收困难多的两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