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袜企各显其能趟过“美欧特保”
2004年底,美国对我出口袜类产品采取临时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也即对中国的袜类产品出口到美国进行数量限制,期限为2004年10月29日-2005年10月28日,由于数量没有分配到企业,先出先用,用完为止,中国袜企纷纷抢关出口,到2005年5月份,设限配额就已用尽;中国袜企积蓄已久的出口热情受到严重打压。在经过与美国的多轮磋商后,中美两国政府于2005年11月8日签署了《中美纺织品协议》,协议规定了在2006—2008年包括袜类产品在内的原产于中国21大类纺织品对美国的可出口量和增幅。
中国政府按照出口实绩将配额平均分配到每家企业,至此,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重又走回了配额管理的老路上。经过两年多的出口管理后,现在嘉兴市的袜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对2008年《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有何预期?以及在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嘉兴外经贸局走访了海宁市的两家袜类出口企业海宁耐尔袜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华尔针织有限公司。
这两家企业都经历了美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实施初期的阵痛和无可奈何,在痛定思痛后终于走出彷徨,经过战略调整和艰苦努力,不停地化解着各种矛盾和困难,现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一、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据海宁耐尔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其良介绍,其传统出口市场在日本,特保实施以后,企业坚持走市场多元化的道路,积极开拓欧盟、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2007年1-8月份,共出口878.3万美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77.5%,其中,出口欧盟115.1万美元,是2004年同期的63.9倍,对澳大利亚出口84.3万美元,是2004年的1.24倍。
二、瞄准国内市场的潜力,做好品牌推广工作。海宁耐尔袜业有限公司非常重视品牌的创建,经过多年的努力,“耐尔”品牌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和“中国著名品牌”;迄今为止,耐尔袜业在全国已有800多家专卖店,董其良表示,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国的“耐尔”专卖店要发展到2000家,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通过直接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及时设计开发新产品,满足国内用户的需要;同时耐尔袜业准备与“3.Z.U.”合作开设连锁店,专营包括“耐尔”的各类袜子,销售目标要达到10亿人民币。
三、海外设厂规避特保。浙江华尔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也是我国对美国袜子出口额最大的企业,2007年1-8月份共出口2133.3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对美国出口1820.6万美元,同比增长23.7%,出口美国占其出口总额的85.4%。该公司的主要客户都在美国,在美国发起特保调查时,公司正在进行二期厂房建设和设备引进;特保措施的实施,严重制约了其产能的释放,也曾动摇了其继续投资的信心。但公司高层对经营战略及时进行了调整,一是通过配额调剂市场调剂了大量的配额,保证了对美国主要客户的供应,06年、07年上半年对美国出口增幅远远高于美国对我国设限袜子的年度15%的增幅。二是通过海外设厂,规避特保措施。为了保住客户,华尔袜业在台湾、香港分别投资设厂,有效解决了国内配额数量不足的难题。三是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工人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化解劳动力短缺、人民币升值等困难。
到2008年底,美国对我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到期,对未来的美国市场,企业都比前几年清醒了很多;企业认为如果再像2004年那样出现出口井喷的现象,美国必然又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我国的出口。对配额取消后的市场,企业建议政府应根据企业的出口实绩和产能来进行规划,规范出口行为,避免出现出口混乱的现象,以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