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进退"是途径 发展"进退"是关键
目前,我市已有29家企业“退城进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壮大了发展规模,但也有企业举步维艰——
随着我市企业“退城进区”战略的实施,已有三角集团、蓝星集团、山花集团、华东数控等29家企业实施了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达93.1亿元。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部分亏损企业也焕发了生机。
“退城进区”,是我市工业发展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一方面,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得以摆脱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的长期制约和束缚,进入工业园区“大展拳脚”;另一方面,搬迁企业腾出的土地为进一步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美化城市环境留足了空间。
但一个好决策并非是企业发展的惟一制胜因素。通过“退城进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也有个别企业搬迁后举步维艰、没有什么起色。同样的政策平台,不一样的发展效果,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企业创新力度的大小。事实表明,凡是“退城进区”后取得惊人膨胀速度的企业,无一不是在研发新产品、提升装备水平上下足了功夫。威海华东数控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投资1.5亿元的高区数控机床新厂区建设项目和3亿元的经区精密机械工业园,产品结构由原来的普通机床调整为以数控机床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大幅增长。威海鸣球毛纺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改造了老设备、更新了新设备,新上拉舍尔棉毯、毛毯等3条生产线,产品规模达年产300万条,一举扭亏为盈。
其实,企业搬迁的“进退”只是途径,发展的“进退”才是关键,而发展的“进退”又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方面相关部门要善于“穿针引线”,做好服务;企业则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上多下功夫、下对功夫。由此,我们才可能有更多的企业发展得又好又快。(赵雪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