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1-29 07:48:37  来源:中宏网 收藏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选取反映西部经济发展状况的12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无量纲化后,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西部12省进行分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近5年西部12省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实证结果:将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两种类型,其发展宜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城市群工业化发展模式,即“城市群+政府+工业”;二是村镇区域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即“公司+农户+政府+产业”。

  [关键词]西部经济;聚类分析法;因子分子法;综合评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居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东、中部地区比较仍然存在差距。从工业化进程来看,西部地区工业化相对滞后,重工业产值比重较高,平均要比东部地区高10个百分点左右,仍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结构特征。从城镇化进程来看,西部城镇化水平不仅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总量和增速来看,增速虽快于中、东部地区,总量上则差距很大。从人均收入来看,东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且大于经济发展差距的速度。由于西部与东、中部经济差距的拉大,在1999年6月17日,江泽 民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加快西部开发的总原则,强调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丰富的资源和东部的技术、设备、人才相结合,尤其是西部各省市、区面临国家对西部铁路、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促进了东西部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因此,本文在选取12个反映西部经济发展状况指标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和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12省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归为两种类型,提出发展西部经济的两种模式选择。

  二、西部12省经济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我们所研究的样本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于是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又聚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本(或指标)都聚合完毕,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再把整个分类系统化成一张谱系图,用它把所有样本或指标间的亲疏程度表示出来。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用了国家统计局对外按月公布的西部地区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时还增加了两个西部特色的指标,共12个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X1);工业增加值(现们(X2);固定资产投资(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金)(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不含基金)(X5);对外贸易(海关进出口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10);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11);各地区职工工资总额(X12)。

  2.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2001~2005《中国统计年鉴》。选取了主要反映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1~2005年的12个经济指标的横断面数据。由于12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在进行聚类分析前,必须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上,提出了与常规无量纲化处理不同的方法,即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对每一评价指标分别确定一个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标准上限,不允许值为标准下限,按线性正相关的方法将不同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分数,经加权几何平均得出综合评价分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状况作出评估。本文在对12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时,借用了功效系数法中对评价指标评分的基本思想,找出当年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同一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分别将其作为该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然后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指标进行评分。

  (三)聚类分析的结果

  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层次聚类法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法的聚类过程可以用一个树状图表示,根据该树状图可进行不同的分类处理。层次聚类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共有7种计算方法,本文对西部5年的数据分别采用了7种方法,并且结合使用欧式距离和明式距离分别对12个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主要使用树形聚类图。

  将5年的数据输入SPSS12.0分别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软件实现过程略)。我们发现采用组间均联法、最长距离法和中位数聚类法的聚类结果都是把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划在一类;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为一类;剩下的四川划为一类。另外,用组内均联法、最短距离法、中心聚类法和ward法作出的聚类结果也与这一结果基本相同。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部12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排序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个变量。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从聚类分析的12个指标中选择6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即,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X1):2000~2004年西部各省生产总值的平均值;工业增加值(现价)(X2):2000~2004年西部各省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值;固定资产投资(X3):2000~2004年西部各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8):2000~2004年西部各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10):2000~2004年西部各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平均值;各地区职工工资总额(X12):2000~2004年西部各省职工工资总额的平均值。

  为了能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必须统一指标类型,即将逆指标转换为正指标。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指标X8是逆指标,其他均为正指标。对于逆指标,直接求其倒数为正指标,即Y8=1/X8;对于转换后的指标向量,为分析方便统一定义为:

  Y=(X1,X2,X3,1/X8,X10,X12)T

  数据来源:西部12省《统计年鉴》(2001~2005)的数据,经计算整理后,得各指标相应数值。

  (三)因子分析的结果

  将数据输入SPSS12.0分别进行因子分析(软件实现过程略)。我们将6个指标按高载荷提取两个公共因子,即:公共因子1——主导经济发展因子,主要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职工工资总额等指标说明西部各省经济发展状况;公共因子2——人民生活质量因子,主要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说明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在提取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各省的因子得分表计算综合得分,具体方法是:由回归估计得出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公式如下:

  F=(65.334×公因子1+26.914×公因子2)/92.248

  由上表可得: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的排名顺序是:四川、云南、重庆、陕西、广西、新疆、内蒙古、贵州、甘肃、西藏、宁夏、青海。

  四、实证结果分析

  由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定量分析结果,并结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些特殊情况,将其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类:四川、重庆、陕西——城市经济枢纽区。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国内外人士注目的投资热土,在西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市成立直辖市以来,由于政府的政策倾斜,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陕西的自然资源丰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又是陕西的支柱产业。

  第二类: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古、贵州、甘肃、西藏、宁夏、青海——资源富集扶贫开发区。这9个省虽然有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但就经济总体而言,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云南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广西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好。新疆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内蒙古不仅是我国钢铁、煤炭生产基地,而且森林工业、农畜产品加工、电力、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纺织、制糖、造纸、轻工等也有重要地位。农牧业较发达,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贵州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经济增长逐年加快,但由于底子薄,仍处于较低水平。西藏自治区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利,严重阻碍了西藏经济的增长。甘肃、宁夏和青海省的底子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经济增长仍然较慢,处于低水平。

  五、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建议

  西部开发是一项宏伟工程,必须用新的思路指导西部大开发,用新的精神风貌激励西部大开发,用新的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用新的政策措施保障西部大开发。我们根据本文提出的西部经济的两大类型经济区,提出了两种发展模式。

  (一)城市经济枢纽区——城市群工业化发展模式

  城市作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部地区城市化不应和东部一样走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道路,而应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建设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走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完善城镇体系的道路。我们则认为:西部地区的面积大,达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6%,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城市数量偏少,以山区为主的农村面积广阔却土地贫瘠,致使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相对较弱,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滞后。但是,以四川、重庆、陕西为中心的城市经济枢纽区,不仅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贸易、旅游业的优势条件,而且可以通过资源互补从外部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可以实施城市群工业发展模式。

  城市群工业化发展模式是:“城市群+政府+工业”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城市是依托,政府是关键,工业是动力。自西部大开发以来,以重庆、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一个个城市群正在发育成长,要以此为契机,建设以重庆为中心,包括万州、涪陵、合川、江津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由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又能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如西安城市群就分布着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生物、食品加工、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为特色的重要工业经济板块。

  (二)资源富集扶贫开发区——村镇区域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村镇区域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是以地理和经济活动的自然联系来确定,它不是小城市,也不属于城市的郊区,仍然是农业经济区,是农村地区的一个中心区域。它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建制镇,它是根据不同村镇区域的社会特点、经济基础,基础条件等因地制宜,着力培植区域经济生长点,带动村镇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连动和社会发展。它不同于小城镇,它是进行小城镇建设的首要步骤,它为农村地区发展小城镇、实现城市化奠定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它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开发。

  村镇区域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是:“公司+农户+政府+产业”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公司是主体,农户是关键,政府是基础,产业是支撑。公司在优越的环境下,根据各地的经济特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将农户紧紧的联系起来,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奠定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众多专业公司的建立,克服了小农生产的分散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农业的利润实现率。农户的参与是非常关键的,农户的积极性来自于农户自身利益的实现和权利的民主保障。因此,政府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靠行政指令、计划、干预等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实现村镇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户利益的双赢。政府是基础,一方面,要为村镇区域的开发制定整体规划和开发规范,保障开发的顺利进行,监督开发行为,避免盲目开发造成不必要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同时,积极引入和扶持组建各类开发公司,充分调动和依靠区域内居民的主动性,吸引区域外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参与,为村镇区域的开发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还要为村镇区域开发创造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开发环境,提供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治安以及承担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责任。产业是支撑,发展特色产业将成为该经济区经济的增长点,如甘肃的土豆、宁夏的枸杞,还有新疆的彩色棉花,尤其是天山南北每一块绿洲上建立起来的葡萄、香梨、核桃等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特色瓜果带。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为内蒙古毛纺、乳品、裘皮和皮革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这些优势,内蒙古推出了“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草原兴发”等一批畜牧业品牌,确立了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的畜牧业大区的形象和地位。此外,甘肃、西藏等地区也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西部  研究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