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内迁北徙"给江苏苏北带来新机遇
中新江苏网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昨天,由淮安市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台资企业——苏北经济发展论坛在该市经济开发区举行。与会专家指出,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正在经历内迁北徙的新变化,而这将是台商和苏北需要共同把握的机遇。
台商正在进行第三次迁徙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的李保明教授勾勒出了二十年来台资在大陆发展的三次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尤其是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间,为率先开发的特区政策所吸引,台商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大量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到新世纪,台商投资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而最近两年,台商投资正在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及北部地区转移与扩张。
李保明发现,其中,第一次迁徙来的台资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如纺织成衣、制鞋、玩具。第二次迁徙,台商投资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至于第三次迁徙的产业布局,他认为,出口外销型企业仍将集中在东部沿海及靠近机场、港口的地区,内销型企业将向中西部扩展;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仍将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率先向内地扩展。
台资正加速向苏北地区聚集。淮安市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雪坤说,如今到开发区落户的台资“巨人”越来越多:去年引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台湾鸿海集团,投资十八亿美元建设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今年,又成功引进了世界IT行业百强台湾明基集团,台湾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世界十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台玻集团。来自淮安市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趋势。去年,淮安新批港台项目八十八个,协议港台利用外资三点八六亿美元,分别占到全市新批外资项目和协议注册外资的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六十。今年全市已批准港台项目七十六个,占新批外资项目的百分之七十八,协议注册外资达到六点四亿美元,占注册外资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三。
吸引台资需要“平台竞争力”
台资为何内迁北移?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成本推动。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西部与苏北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第二,市场吸引,迁徙可以占领更庞大的市场。第三,资源利用。中西部与苏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第四,产业链配套。配合上下游企业内迁。
台湾中原大学知名学者吕鸿德教授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重走“中国新丝路”,台湾企业亦是如此,大陆是他们“非赢不可的市场”。他在调查中发现,台湾企业正在经历升级、转型,迫切需要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来创造新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台资必然要不断在大陆扩展迁移。他认为,大陆地方政府要吸引台资落户,必须要有“平台经济”的概念。在超竞争时代,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更是“体系竞争力”、“平台竞争力”的较量,“你搭建的平台有多大,你的话语权就有多大。”吕鸿德认为,一方面台资需要新平台,新的着陆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注重搭建平台,比如规划新产业集群。
如何打造“地区比较优势”
李保明则在论坛上提出“地区比较优势”理论。他说,地区比较优势主要是两个: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成本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电资源、基础设施;环境优势包括,鼓励与优惠政策、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产业完整程度、市场大小、科技水平。
他认为,对淮安等苏北城市来说,打造地区比较优势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优势与特色产业,比如淮安就提出打造IT产业的台资高地;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网络;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发展留下空间;利用与苏南同处一个行政区的优势,自主发展与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相结合;扩大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发挥服务优势,打造服务台商的苏北品牌。(彭广余葛和新翟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