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出口纺企难言悲喜 步入整合时代
明年1月1日起,中国输欧纺织品配额制将被“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而我国于本月底也出台了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近期一系列的政策更迭,使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表情复杂——
2007年,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之路步履维艰。出口退税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冲击势同洪水猛兽,纺织品原本可怜的2%至3%的出口毛利率,被进一步压缩了空间。日前,一系列的政策更迭,使依赖出口纺织服装企业表情复杂,难言悲喜:中欧双方宣布明年起以“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配额制”,而我国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也于本月底出台。
告别了配额制,下一步,烟台企业将以怎样的表情踏上通往欧洲的出口之路?预期中的疯狂涌入会不会如期上演?
政策更宽松
企业却谨慎乐观
上月,中国与欧盟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自明年1月1日起,现行的对T恤、套衫、胸衣、上衣和男式长裤等8种纺织品配额制度将正式解除,取而代之的是 “双重许可监督制”。中欧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意味着贸易环境走向相对自由,很多烟台纺织品企业并没有大喜过望,而是持谨慎乐观态度居多。
“其实,在实施配额制的这两年里,我们业内不少企业为了拿到配额,付出的额外成本占到了商品总成本的80%。取消配额后,这些企业如果获得资格许可证,出口成本将大幅下降,而利润也将随之大幅增加。”烟台绮丽集团欧美贸易部负责人如是说。纺织服装出口欧盟总体前景是乐观的,但这位业内人士却不无担忧:“实际情况到底会是怎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与这家纺织企业态度如出一辙,更多企业对配额制的取消认识也很理性。一家企业负责人分析说:“中欧双方的贸易博弈近两年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中欧贸易政策也在一直不断调整中。事实上,欧盟健康、环保的标准越来越高,反倾销等‘杀手锏’也在被频频采用。”
政策更迭,企业变得沉稳许多,已然没有几年前大起大伏的心态。市外经贸局公平贸易科负责人杨坤元分析认为,这与近两年的历练不无关系。去年,纺织服装业饱经“特保”、“封关”苦楚,而后遭遇人民币突然升值,而今年的退税下调对本已举步维艰的纺织品出口又可谓雪上加霜,许多企业眼界和心境确实今非昔比了。
他律变自律
新制度暗藏深意
抛却政策更迭的历练因素,目前纺织出口企业这种谨慎乐观的态度还与随之生效的“双重许可监督制”有关。 “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究竟是何种面目呢?烟台海关专家一言以弊之:从“他律”到“自律”。
所谓“双重许可监督制”,即在此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这也意味着,理论上,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将重回自由状态,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仍在密切注视下、不得放纵的自由。 “2005年时,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曾一度出现对欧潮水般出口的盛况,而此次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引入,正是为了缓释欧方的担心。”据介绍,这种“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也曾经运用于解决美日汽车贸易争端中,其目的实际上是加强出口企业的自我控制,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从被动配额转为主动配额。换言之,在“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
按照双方协定,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将实施一年,2008年底之前,我国发放多少出口许可以及输欧服装数量将有详细记录。这种以一年为期限的监督机制将为计划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不仅为生产厂商,同时也为贸易商服务。置于“双重监督制”监控下的纺织品涵盖了之前受配额限制的10种纺织品中的8种,比如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以及胸衣等。
日前,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0月,输欧配额使用率仅为50%~80%。随着配额取消日期的临近,加之近期配额价格的走低,预计年底对欧出口将出现一个小高潮,而一旦增长过快,欧盟的监控将发挥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 “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新办法比配额管理更为宽松。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最终的目的是双方纺织品贸易的完全开放。”
不再以量取胜
纺企步入整合时代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我国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本月底已出台,纺织业即将步入一个整合时代。面对这道自己筑起的“门槛”,烟台纺织品出口企业可谓忧大于喜。据统计,当前,全国范围内符合资格申请的企业大概仅有5000家左右。
采访中,一家颇具规模的服装外贸企业老总断言,“有实力和远见的外贸企业,绝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放在出口数量的比拼上。”。他举例说,一套西装卖四五十欧元,一件文化衫只卖一两欧元,前者不要配额,而后者要受限制。因此,企业应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
很多本土纺织品企业人士认为,最近商务部为明年输欧盟纺织品在注册资本、出口年限、输欧出口总额、知识产权等方面设立了门槛,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记者了解到,我市南山集团精纺服装实业目前年产量为80万套,还计划新建博文公司生产线和意大利精品生产线,而其他企业的产品生产线近年经过技术改造,已经向生产中高档产品过渡,比较符合欧美采购商的要求。
相比他们,一些小规模纺织服装企业的日子可谓枕戈待旦。“配额时代结束,我们却被出口贸易拒之门外。”一位纺织企业老板就表示,当前,他们这些不可能获得资格许可证的小型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大型服装出口企业,寻求合作的机会,希望协同生产输欧纺织品,以代替加工或其它形式打通输欧通道。
“以往我们的纺织品‘薄利多销’,究其根本,还是劳动力丰富,而当前这种优势正在减弱。”外经贸部门指出,根据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至4倍,而我市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已经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
目前,我市纺织品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渐下降的态势,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我市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前,我市的一些外贸订单已被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包括沃尔玛在内的采购商开始把“大单”抛向印度。
“2005年时,配额门槛撤销,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也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惊喜。当时,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蜂拥而上,纷纷扩大纺织服装出口量,引得欧美国家再次采取相关限制措施,我市纺织服装出口量在大幅增加的同时,却出现了价格下跌的现象。”专家建议我市广大服装外贸企业,应该加大产品设计开发力度,争创自有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不能仅靠被动地降低价格的策略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本报记者 孟宪臣 通讯员 邹新 摄影报道)
■新闻链接
纺企迎来新机遇利用“监控时间差”是关键
输欧纺织服装由取消“配额”转入“监控”时代,我市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迎来一个发展契机。据了解,目前,我市出口法检纺织品服装主要品种是休闲装,多集中在日韩等国,输欧盟目前尚不足20%。受欧盟控制主要涉及的是男裤、女连衣裙2个品种。
据介绍,配额的限制是此前阻碍我市企业开拓欧盟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取消配额,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双重的监控方法,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对欧盟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对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家建议,服装企业在贸易政策渐宽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监控时间差”贸易变数,加大与欧盟客户沟通,掌握纺织品服装出口主动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品、培育自主品牌,以扩大欧盟市场领域;加大收集和了解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动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做好REACH的注册前期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按照技术标准生产生态的纺织品服装产品,确保卫生和环保项目的安全。(记者 宪臣 通讯员 全意)
我国确定6条输欧纺品资质标准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我国确定明年起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于本月底出台。
我国此次确定了六条资质标准包括: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境内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两年(含)以上;依法纳税的一般纳税人;上年度输欧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万美元(含)以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权威分析表示,这种限制性的设定,对于大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们在规模化生产、资金流动、环保以及劳工保障等很多方面的优势,都是中小企业渴望而不可及的。况且,我国为了规范出口秩序,政策偏向大型纺织企业也是必然。对此,中小企业只有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别无他路。 (宪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