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新关系:竞争性战略伙伴
11月27-28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及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葡萄牙总理若泽·索克拉特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及贸促会、中国欧盟商会等工商界人士发表了演讲。
同时,来自欧洲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众多企业家在峰会上就中欧经贸合作中的热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工商峰会在结束后发布了《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联合宣言》。
而引起更多关注的是,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在工商峰会结束后展开。
欧盟驻华大使安博此前曾表示,希望在此次峰会上签订新的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这将关乎两国未来几十年合作框架,涵盖贸易、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目前双方合作仍停留在1985年《欧共体与中国贸易经济合作协定》的旧框架下。
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与能源、产品安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是本次中欧双方热烈讨论的议题。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997-2006年间,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额达到12000多亿美元,占中欧建交32年以来贸易总量的85%。目前,欧盟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进口来源地。
然而,在弱势美元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欧最近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引起了欧洲方面的极大关注。就在峰会召开前一段时间,法国总统萨科齐、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都曾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巨大贸易逆差的担忧和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萨科齐在访华期间称:“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有强势货币”;欧元区财长会议轮值主席荣克表示,“面对欧元持续升值的局面,依然维持先前温和策略将是愚蠢的行为”。
今年前10个月,中欧双边贸易额为2875亿美元,今年有望接近3500亿美元。“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正在每小时1500万欧元的增长,在我来中国的5天里,逆差数字超过了20亿欧元”,曼德尔森在今天工商峰会上再次提出警告,“中国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因此有责任为贸易不平衡负责任。”
这个巨大的贸易逆差数字,给此前一直发展良好的中欧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更是日前曼德尔森对中国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态度强硬的源头所在。
针对欧洲方面的强硬态度,温家宝总理在工商峰会的发言中给与了积极回应。“中国从来不追求巨大贸易顺差,并将通过扩大国内需求、采取多项扩大进口的措施来实现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温总理还表示,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
在汇率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汇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但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出口却没有下降,这说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很强。而美元贬值才是欧元升值的主要原因”。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家祥也指出,欧洲对华在航空领域保持着顺差优势。
“中欧关系目前已经度过了‘蜜月期’,正走入一个正常的具有竞争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时期”,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张小劲教授向记者如此解读。他认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两个国家之间正常的贸易摩擦,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来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欧关系的调整,与欧盟内部包括法国、德国主要大国的权力交接以及欧洲竞争力的重审不无关系。
另外一个曼德尔森今天在工商峰会上重点提醒的问题是,希望中国把注意力放在市场准入方面,期待中欧形成一种平衡、开放的经济关系。欧盟的态度日趋强硬化,曼德尔森今年7月就已经在欧洲议会中明确指出,中欧贸易处于十字路口,要求中国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并警告说,否则欧盟可能采取保护主义。
欧盟最近已开始对中国某些钢铁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纺织品进口也予以了密切监视。
除了贸易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气候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亦是此次峰会的焦点议题。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梅斯达德表示,今天中欧将签署一项涉及5亿欧元的、长达20年的帮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贷款项目。
欧洲方面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负起一定的责任。而萨科齐11月27日在清华演讲时更是慷慨激昂地发言,“中国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自己的承诺,这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重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对中欧关系未来走向表达了充分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他认为,中欧之间没有真正矛盾,在国际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而且经贸互补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