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信心 克服盲从 促进茧丝绸行业稳定发展
中国丝绸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廖梦虎在2007茧丝绸行业形势分析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王司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国家茧丝办组织召开的一个专门的茧丝绸行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作为协会,为政府部门、为会员单位提供行业运行情况是协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协会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受协会和丝绸工业总公司的领导委派,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感到很高兴,但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发言内容也未经领导审核,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
一、出口形势转好,部分商品由降转升。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真丝商品出口27.59亿美元,同比下降3.3%,但同一季度下降9.98%、1-5月下降6.06%比其下降幅度逐月减少。如图1所示,其中7-9月的出口额明显高于前几个月,说明国外丝绸市场依然良好。
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19908吨,同比上升1.7%(一季度下降25.41%、1-5月下降7.49%,丝类出口数量已由降转升),出口金额4.74亿美元,同比下降4.69%(一季度同比下降30.18%、1-5月下降15.08%),出口单价23.8美元/千克,同比下降6.26%。如图2所示,蚕丝类商品出口从4月份开始已明显高于一季度的出口量,说明随着国内茧丝价格的稳定,处于观望的外商开始了蚕丝原料的补充。 主要商品中坯绸出口14606万米,同比上升2.2%(一季度同比下降13.27%、1-5月下降3.55%,坯绸出口数量已由降转升),出口金额4.08亿美元,同比上升1.18%(一季度同比下降11.84%、1-5月下降3.84%),出口单价2.79美元/米,同比下降1.06%;印染绸出口3150万米,同比下降14.72%(一季度同比下降15.48%、1-5月下降11.47%),出口金额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出口单价4.79美元/米,同比增长4.13%。如图3所示,绸缎的出口与丝类产品的出口基本类似,也是从4月份开始明显高于前三月。并且,丝与绸缎的出口数量已由下降变为上升。
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7.13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3.42%,但比一季度下降4.39%,已有所回升。
上述出口数据表明,丝绸出口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止,总的出口形势已开始转好。
二、工业生产继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月丝产量完成10.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59%;丝织品(包括化纤绸)完成62.75亿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31%;由于国家统计局改变了统计方式,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不是按月提供,而是分别按2、5、8、11月提供,因此,现在只有1-8月的经济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对3012家丝绸工业企业统计,1-8月丝绸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0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5%;丝绸工业现价销售产值完成10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9%;实现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3.46%。丝绸工业除缫丝行业亏损974万元外,丝织、丝绸印染、丝针织和丝制品的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由于缫丝行业整体亏损,实际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3.85亿元,造成丝绸工业总的利润变为负增长,也是大纺织中唯一一个利润负增长的产业。缫丝行业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去年盲目抢购的高价秋茧所至,一般来说,当年的秋茧要持续用到来年的春茧上市,而春茧上市最早的两广地区也要到4月底,全国大部分春茧进工厂使用要到6月下旬,也就是去年的秋茧一直要用到今年的6月份。由于去年非理性的秋茧价格比正常价高出50%以上,而生丝价格在去年秋茧收购结束后就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甚至在今年3-4月份还远低于正常水平,缫丝企业每缫一吨秋茧丝就要亏损2万元以上,这就是缫丝行业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但相对于1-5月缫丝行业亏损1.42亿元来说,6-8月的盈利至少在1亿元以上,由此可以推算,1-9月,缫丝行业完全可以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但最近随着茧丝价格的下跌,部份缫丝企业又将面临亏损的局面。
应该说,除缫丝行业上半年亏损较严重外,丝绸工业保持了生产继续稳定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三、茧丝价格稳定是行业健康运行关键,需引起足够重视。
分析茧丝绸行业形势,首先关注的焦点就是茧丝价格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茧丝价格实际上就是鲜茧、干茧和生丝价格的总称。茧丝价格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蚕农、蚕茧经营企业和缫丝生产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织绸等后加工企业、外贸出口企业以及国外客商的利益,实际上,它是关系到茧丝绸行业的整体利益,涉及到包括国内外贸易和国内外市场在内的茧丝绸产业链各个环节。
从近二十多年的行业运行情况看,茧丝价格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价格过高,虽然蚕农能获得较好的短期收益,但一方面它会刺激蚕农过快发展,另一方面外商则难以承受在短期内上涨过高的价格,抑制消费。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给行业带来周期性的调整,最终影响的还是蚕农。价格过低,蚕农与缫丝生产企业都将承受直接损失,客商会担心后面还会有更低的价格也不敢下单收购,影响正常经营。一般来说,茧丝绸产业链的参与各方大多都是希望得到一个可以预期的稳定收益,并不希望一夜暴富,更不希望一夜赔光,暴涨暴跌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也都难以承受的。如果不加强监管、放任自流,让少数赌徒任意操纵这个市场,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将会对这个市场敬而远之,或者彻底放弃这个行业而转向其它产业。因此,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茧丝价格,茧丝价格保持长期稳定或稳中有升,升幅有限,茧丝绸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能得到稳定的收益,即使是消费者也觉得所购之物物有所值,这是茧丝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茧丝绸产业链各个环节所希望的。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从2005年底到2006年,茧丝价格经历了巨幅波动,对行业健康运行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丝绸出口连续多年稳步增长的局面被打破,2006年丝绸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与大纺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背道而驰。并且,由此产生的后遗症还延续到了2007年的一季度。粗略估算,如果按正常出口增长速度,2006年丝绸出口损失在4亿美元左右,在价格上涨过程中,缫丝企业虽然有所盈利,但在价格下跌过程中的损失要远大于其盈利。我们前几天在昆明开了一个中国丝绸协会缫丝分会换届选举暨缫丝行业工作座谈会,据了解有许多缫丝企业就是因为亏损太严重而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面对巨幅波动的价格,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家茧丝办非常重视,及时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了调控和引导,今年以来,茧丝价格的非理性波动得到了有效控制,蚕茧收购价格回归正常,生丝价格运行基本保持在18-20万/吨左右的平稳状态,客户信心逐渐得到恢复,行业运行情况逐渐好转。
但是在今年的秋茧收购中,由于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因气候环境的影响造成蚕茧质量较差,这部份质量较差的蚕茧的收购价格只有700元/担左右,这么低的价格对江苏浙江等当地蚕农来说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对于缫丝企业来说,宁愿要1000元一担的好蚕茧,也不想要这700元一担的差蚕茧。但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一低价信息在外商中产生了误导,许多外商采取了对出口报价进行压价的方式,也出现了部份客户观望与不敢下单的现象,同时,国内部份炒家也借机打压茧丝价格,由此导致茧丝价格在秋茧收购结束后破位下行,生丝价格甚至跌破了17万元/吨,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新低,有不少企业也在盲目跟风杀跌,不计成本抛售,在行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对此,作为协会,我们呼吁大家头脑要保持清醒,要冷静面对当前形势,要理性分析当前各种因素和产销形势,正确应对当前市场走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外贸企业也要给客户做好解释说明,说明当前茧丝成本并未下降,甚至还有所上升,特别是缫制高等级丝所需的优质茧原料供应量还有所下降,继续压价对各方都无好处。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信息引导,帮助各方树立信心,共同维护茧丝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有人认为,当前茧丝价格的下跌是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应该在春茧收购结束后或在秋茧收购前早就应该下跌了,因为今年春茧是丰收的,就可以预期秋茧的丰收会带来供求形势的逆转而引发茧丝价格的下跌,但一直到秋茧收购前,这种情况并未出现,茧丝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并未下跌。秋茧收购前夕,江浙等地各方认可的对标准茧质的收购价格是950元/担左右,非常正常,但在正式收购时,对鲜茧的检测结果表明,鲜茧质量远低于预期,按实际质量折算,秋茧收购价格只能在700元/担左右,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因此,按实际出丝率计算,全国秋茧产量要远低于预期,产量下降,照理应引发价格上涨,但由于全国的实际统计数据还未出来,因此,部份外商和国内炒家,都在拿这700元/担的秋茧做文章,希望尽量压跌价格进货,这是茧丝价格下跌的真正原因。
另外,再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提升、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油价、煤炭和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茧丝的成本,粗略估算,目前每吨丝的成本至少比两年前增加了两万元以上,也就是目前16万元/吨的丝价只相当于两年前的14万元/吨左右。这种丝价只有在2003年茧丝价格处于低点时在短时间内出现过,江浙等地的部份蚕农在秋茧收购期间已就这种过低的蚕茧价格向当地政府提出了意见,因此,当前这种过低的茧丝价格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四、茧丝产销综合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期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整个茧丝绸行业前景并不悲观。可以说,当前丝绸生产与销售保持同步增长,茧丝原料供需仍然保持基本平衡。
首先是国际市场丝绸消费趋势较为乐观。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量变化趋势总体是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接近的,目前,国际油价、美国次级债风波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但还没有到逆转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的地步,世界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因此,对丝绸的需求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近几年来,我国丝绸的出口实际上也是稳定增长的,由于去年的丝价暴涨暴跌致使出口成交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实际需求减少。今年的春交会欧洲、印度的定单成倍地增加,可以看出去年进口商减少了从我国的进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年秋茧的低价格也只是表面现象,对外商的心理影响是暂时的,事实上最近许多外贸企业都反映外贸订单有所增加就足以说明这一影响已基本消化,丝绸出口将继续看好。
其次是国内的丝绸消费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家纺、床上用品、装饰用品、丝毛混纺、丝针织内衣等耗丝量较大的丝绸新产品已由高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的家庭扩展,内销市场已成为支撑茧丝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市场。据估算,目前内销市场消化蚕茧的量应在30%以上,并且已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蚕丝被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产品,全国蚕丝被的年产量在500万条以上,年消耗蚕丝1.2万吨左右、相当于鲜茧近10万吨,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4%左右。目前,蚕丝被生产已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茧丝绸行业中的地位日显突出。今年有7家企业生产的蚕丝被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必将促进这一产品的更大发展。
从茧丝原料的供应情况看,2006年蚕茧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这部份增量蚕茧仅仅是弥补了前两年产量的不足。今年春茧上市前,有相当多的缫丝企业无茧可缫,说明去年的增量蚕茧已基本消化,今年蚕茧的具体统计数据还未出来,据了解,中西部大部份地区都有所增加,但也有部分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特别是浙江和江苏两个主蚕区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秋茧质量明显下降,实际出丝率要远低于预期,全国全年蚕茧产量估计增长幅度在6%左右,这一增长幅度应该说与内销市场消耗丝绸的增量和出口的继续向好是基本相当的,因此,茧丝原料的供应与市场需求是基本平衡的。
展望未来,在国际市场,欧洲、美国、日本继续保持着稳定的丝绸消费量,印度后来居上,已成为我国丝和绸缎的主要出口市场,并且随着该国经济的发展,丝绸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国内市场,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平均每人消耗1米丝绸,就是13亿米,而目前我国丝绸的产量不足7亿米,内销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逐渐恢复,丝绸产品必将重新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所追求的热点,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重视开拓国内的消费市场,不断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的丝绸产品,平均每人消耗1米丝绸的目标不会太遥远。可以预期,茧丝绸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尤其在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