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七师一二五团棉花丰产透视
天山网讯(记者孟庆新 叶建忠报道)播种面积未变,2006年与2005年相比,籽棉产量增长1500万公斤,增幅达37%——这是农七师一二五团农业生产创造的一个奇迹;
2006年初至今年6月底,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一二五团还清了团场历年累积的欠职工款8000万元——这不能不算个奇迹;
今年4月至5月,奎屯地区持续低温,9月再遇低温冷害,棉花生产遭受重创。然而,一二五团籽棉总产在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仍比上年增加5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也不能不算个奇迹……
任何奇迹的背后,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元素——
一种理念
“环节决定成败。要用工厂化的管理理念,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抓好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这是一二五团团长黄少军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农业生产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相反,在管理上我们更加注重过程。因为没有好的过程,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一二五团政委钟芳杰说。
观念决定思路与高度,同时也决定工作方法。从2006年起,一二五团将棉田化做车间,对团场的经济支柱棉花进行“生产程序设计”,实施全面积、全过程阶段目标管理——
将棉花生产切分为备耕、春播、苗期——蕾期、花铃期、收获期、秋耕6个阶段,并将6个阶段细化为36项,每项都有量化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分值。团场定期对连队进行阶段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与此同时,连队针对承包户将棉花生产分为8个阶段共42项,每项也有量化考核的标准及相应的分值,定期逐项对承包户进行阶段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此外,团场制作阶段目标管理条田档案卡,各条田生产状况一目了然;连队为承包户建立细达50项的阶段目标管理台账,各承包户棉花生产状况及检查评比结果清晰明了。
团场承诺,凡严格按阶段目标管理标准去做的承包职工,保证增产增收,遇灾年可享受团场扶贫帮困政策。反之,承包亏损者不享受团场这一政策。
一种服务
实行土地承包后,团场采取什么样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将管理转化为服务,力促职工增收致富?一二五团的做法是,领导与干部带头,将农业生产阶段目标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切实落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确保职工增产增收。
团场规定,团连领导及相关业务干部的奖金收入,与其包干的单位或片区、承包户挂钩,并根据量化考核的分值情况进行奖罚。今年以来,全团已兑现奖罚款近40万元。
一二五团规定,各阶段的各项检查评比结果必须以广播和上墙的形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11月21日,记者在该团十四连、十二连采访时看到,全连所有承包户的阶段考核检查结果,均张贴在会议室的墙上。
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意味着服务到位。“两年的实践证明,凡是考评分值高的连队和承包户,产量就高,收入就高,反之亦然,这是一个定律。”十二连连长张勇说。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可通过为承包户建立的农作物阶段目标管理台账及考评分值,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工作中急需加强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为承包户提供服务。”张勇补充说。
一种变化
棉花生产的全面积、全过程阶段目标管理,使一二五团农业生产在短时间里实现了飞跃,给团场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2006年该团职工收入较上年增长2789元,增长幅度达29.19%。今年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职均收入预计仍比上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精细管理使团场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及管理水平等都大为改观。连队干部每人都有工作日志,每天该干什么、每个阶段该干什么、该如何干、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去干,心里清清楚楚。“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的确很累,但我们是忙而不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十四连连长赵国良说。
“说实话,我从事农业工作近20年,从来没有像这两年这么累,一项接一项的检查评比环环相扣,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但累换来的是农业生产的飞跃、是承包职工和我们自己收入的提高。这种累,值!”该团总农艺师郭建国说。
最为可喜的是,棉花生产精细管理的细项中,涵盖了新技术推广、各种农艺措施的落实等方方面面,因而大大提高了全团干部职工科学种田的意识和能力,使团场科技兴农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啥时候该干啥,该干成啥样,都有连队验收评比小组的督促,要不了几年,就连新职工也都能成为科学种田的好手。”十四连承包职工龙建喜说。
向管理要效益同样的天,同样的地,一二五团棉花生产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大飞跃。实践再次有力地证明: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
兵团团场具有组织化程度高的特点,这种特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管理上。因此,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兵团的体制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壮大团场经济,提高职工收入。
管理就是服务。事实正是如此:好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了,服务也就到位了,即所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抓管理措施落实的过程,就是抓服务的过程。
加强管理必须强化管理的创新意识。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新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创新管理,赢得效益。观念决定高度,有高度才能举纲张目、事半功倍。
所有的感触凝成一句话: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