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正在淹没中国服饰
国外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其品牌的数量也呈爆炸性地增长,二线品牌明显增多,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将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
“儿子结婚,老伴要我去买身新衣服。一进商场,一个个牌子都标着外文,售货员也动不动就称这是来自意大利、法国的名牌,价格也贵得出奇。我就纳闷了,哪来这么多洋服装?”60多岁的王大爷说着自己的苦恼:“中国这么大,怎么就不能多点儿自己的世界名牌!”近些年,一大堆叫不上名字、号称来自意大利等地的服装充斥着市场,这些动辄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服装都是货真价实的外国货吗?
商家动不动就说是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品牌,哪儿有这么多进口品牌?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孙先生向记者透露市场上的“外国品牌”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类是纯进口的。这类服装由外国公司在国外注册商标并设计生产,然后整装进口到中国销售。这种服装款式设计很有特色,质量好,价格贵,属于高端产品。
第二类是外国公司在国外注册商标,服装可以在中国或其他地区生产。这类服装价格比第一类低,但市场占有率较高,比如耐克等。
第三类是中国人在国外注册商标,然后在国内找个厂家生产。这么做既能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借助国外品牌的声势提高销量,以获取高额利润。“在国内生产一件衬衫,人工成本四五十元,如果挂上国内的牌子,卖五六百元,如果打着意大利名牌的旗号,能卖1000多元。”
第四类是假洋服装。即中国人在国内注册商标,但起个外国名字,并号称是来自意大利或法国的名牌。这类产品多见于低档市场,一件衬衫几十元就能买到。
之所以“外国品牌”服装占领国内商场,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肖震宇认为,市场上外国品牌多的现象,根源还在于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消费者以前可能买过外国品牌服装,感觉质量好,穿上舒服,比国产的强。于是,他们就觉得其他外国牌子也应如此,再加上广告宣传和朋友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信赖外国品牌。”
对这些专门要买外国名牌以满足虚荣心的消费者来说,衣服已经不是重点了。不管衣服实际的质量如何,只要穿的是名牌,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满足。这种一味崇洋的消费观念不可取,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购买才是上策。而厂家更应制作物美价廉的产品。如果利用消费者心理,故意隐瞒服装产地信息,做一些广告宣传,只能让老百姓陷入更深的消费误区。
相关链接
中国服装4大“克隆”流派
中国服装出现了4大“克隆”流派:京派、海派、粤派、汉派。这4大流派仰仗自己的地理优势,几乎都有自己“克隆”的蓝本。京派以“克隆”欧美为主,海派以“克隆”日本为主,粤派以“克隆”港澳为主,汉派“九省通衢”,什么服装都“克隆”,由此有人称汉派为“杂派”。有一首打油诗说:“卡丹”到处有,“狐狸”漫山游;“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