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版孔子”触动了国人哪根神经?
12月8日《重庆晚报》载,在南昌市北京东路上某服装公司门前,一幅大型的宣传画引得众多行人驻足观看。原来,这幅宣传画上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被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成了西装革履的时装模特。然而,商家自鸣得意的“创意”却引得大多数过往市民们的纷纷指责,认为商家如此促销太不严肃,有违商业道德。
笔者以为,该商家无非“就是想借古代圣人来宣传自己的服装品牌”,至于所谓的“在卖精神和文化”或“用孔子和老子形象来诠释中国文化,打造出男装西服品牌的文化内涵”,那只不过是商家一厢情愿的无稽之谈,何妨当成无伤大雅的胡言乱语而一笑了之,至于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上纲上线到“太不严肃,有违商业道德”,却是大可不必。
试想,如果该商家让一位普通人穿上西装或用“古装版孔子”来做广告,必然不会引起如此多市民的关注,肯定也不会有人说他“有违商业道德”。其实,不管是用“古装版孔子”或是“西装版孔子”做广告宣传画都与道德扯不上一点边儿,而如果用一位死去不久或尚在人世的人做广告,却未得到本人或其后人的许可,倒真是“有违商业道德”了——甚至是违法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人家的肖像权。可孔子和老子,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既然都没有得到孔子他老人家的同意,为什么拿“古装版孔子”做“孔府家酒”的广告是“道德”的,而拿“西装版孔子”做服装广告就“有违商业道德”呢?
按照市民杨先生的解释,似乎“西装版孔子”的“不道德”在于亵渎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论调表面看来确实显得“理直气壮”,可实际的效果却也未必如杨先生想象得那么可怕——至少,在杨先生及与杨先生一样义愤填膺的国人心里,传统文化与孔子的形象仍然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并没有因为看到了“西装版孔子”而受损。而对一个对孔子或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的人而言,孔子长什么样,或是否穿西装并不重要,重要的却是孔子的思想或传统文化的精神对当代社会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或如何使这种精神与思想的积极因素融入当代文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因此,“西装版孔子”大约也不大可能引起他们的“道德义愤”罢。
那么,“西装版孔子”触动了国人哪根神经呢?答曰:“西装版孔子”触动的正是国人在文化上不自信的神经——只有病人才禁忌特别多,这也不能吃,那也吃不得,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绝对不会因为一件穿在古人身上的西装而大惊小怪,恐惧万分的。“西装版孔子”引起如此普遍的“道德义愤”(除了过往市民们的纷纷指责外,在传统媒体与网络上也引来了大量的口水与砖头)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恐惧和由之产生的“文化认同危机”向外投射的结果——作为“替罪羊”,“西装版孔子”不过是这种焦虑心理的泄洪口罢了,而真正导致这种“文化认同危机”的却正是国人自身——包括这位制造“西装版孔子”的商家与那些对“西装版孔子”义愤填膺者。
如某作家言,“我们喂养了蟑螂,却抱怨蟑螂把我们的生活破坏了,不亦谬乎?”国人只有认识到了导致中国文化大滑坡与传统优秀文化衰落的责任人正是自己,正是那种将孔子或传统文化“神圣化”的态度,而不是向外寻求其他的“替罪羊”,才是进步的起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才有发扬光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