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企业带给面料展什么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业内举足轻重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苏拉纺织和乌斯特公司的首次参展,为本届展览会增添新的色彩。而这些从事纺机和检测仪器生产的著名企业一致认为,面料展也是他们发挥特色的平台。
龙头企业的必由之路
作为产业链的下游,我国出色的面料企业并不少,如意、阳光、海天等等数不胜数,各自的发展模式却又不尽相同。如意开始走上高端与时尚之路,已经登上时装周的舞台;海天则不断利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在新纤维运用方面独树一帜,占据了功能性面料市场的一席之地;阳光有着强大的OEM能力,并逐步培养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以上基本上代表了国内高端企业的三种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也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高端企业的形成。
然而,他们也有不同的困惑。以如意来说,其高端面料可以与欧洲著名面料企业的产品相媲美,但欧洲的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小批量、多品种是他们的生存绝技。而如意是一个从业人数众多的大企业集团,小批量的走货不可能带动庞大的运转。从这个角度看,如意生产高端面料更像是能力和形象的展示,而不是其当前的本职所在。
海天的发展之路是诸多中国面料企业的缩影,简单地说就是用市场换技术。技术受制于人,研发力量薄弱,那就通过合作来吸收消化别人的技术,这样的思路让海天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面料企业的领头羊。但业界对这种发展模式的质疑,同样让海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些龙头企业的困惑带出了一个话题,即如何更好地对市场进行把握和掌控。他们基本上能够在市场分工中既做好本职工作,又保证既得效益,同时还在实现赶超,逐渐攀登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端。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在市场上跳舞就远不如从前灵活。也许日本企业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启示,他们几乎都是“民企+国企”的混合体。
面料展的能量
在本届展会上,纺机企业和面料企业的商贸和交流的职能已发挥得越来越出色。但对行业的透视与指导还缺乏一些应有的探讨手段与模式,这也就给面料展主办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如何推动中国面料行业和企业尽快找到最佳运行模式,同时尽可能完成对区域力量的整合与调整。
无论区域力量还是龙头企业,他们都忽略了最大的资源——中国市场。中国巨大的服装产业和消费能力,将是推动面料产业提升的巨大动力。要打造好这个市场,推动行业的合理分工,并提高企业的运行能力,面料展也需要对资源进行最大化使用,以完成这一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纵观国际面料品牌商的操作,一方面极力推出著名的服装品牌,让消费者记住这一件件的高档商品,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展示最新的面料产品和技术,把利润更高、数量更大的面料推销给世界各地的服装厂商,这正是国际面料商的目标所向。中国面料的生产和营销完全可以效法国际市场的做法,在世界面料界中树立起中国军团的猎猎大旗。
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全方位地看待面料展,这会证明面料展还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展示都给予我们启示:在未来的中国,面料展将是时尚策源地,而面料企业则是中坚力量,向上推动纱线乃至纤维的开发,向下则直接把握终端需求脉搏。
拿PV做对比,第一视觉之所以是有独创性和权威性,与其极具特点的组织运作方式密不可分。首先,PV的前期准备工作极为充分,与会者皆为各国选派的代表,事先在各自国内召开了汇集众多时装设计师、风格设计师的全国性研讨会;其次,PV对参展商的挑选非常苛刻,要求参展企业的产品有较高的创意水准;再次,PV能够成为一个成功展会的重要因素是对流行情报的收集,其在世界各地派有观察员,对世界各地的流行趋势了如指掌。很显然,PV在对面料和服装流行趋势的把握上有着独到之处。
那么,PV为什么不和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合作呢?那里不是时尚的策源地吗?问题的关键在于难度太大了,由于操作方不同、运作模式不同,它们很难融合在一起。但面料展不一样,面料展、CHIC、时装周的主办方都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只是由不同的行业协会来操作而已。并且,这几大活动的终极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与发展,这就有了合作的可能。如果大家能够达成一种共识,将各自的资源有机融合,而不是目前的暂时摆放状态,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将是莫大的幸事。这样的操作模式若能有效利用,将有利于中国纺织面料和服装企业科技与品牌的大幅提升,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世界模式的展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