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珠三角制造业危机:上千企业倒闭真相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11 07:47:06  来源:央视国际 收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玩的玩具等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其实在广东,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我们的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据调查发现,上午十点,正是上班的时间,不少工厂的大铁门却紧紧地锁着,零乱的场景介绍,这里似乎已经人去楼空。如今在加工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像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介绍,在广东总共的鞋厂加起来大概有五六千家,关闭的像这种大中型的在广东应该有一千多家,比如像在惠东,它有三千多家鞋厂,它在两三个月内,那种中小型的工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

  据了解,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制鞋企业,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不少企业开始外迁,有的已经倒闭,曾经辉煌一时的珠三角制造业,如今正面临危机,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珠三角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离开或倒闭?

  在珠三角加工制造企业集中的地区,几乎每家工厂的门口都贴着常年招工启示。2002年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是450元,现在是690元,五年上涨了50%多,而实际上,现在珠三角工人的工资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大约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不等,但即便如此,企业招工依然困难,显然,廉价的劳动力在珠三角已经不再容易找到,而对企业来说,除了缺工,压力还来自于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水电费用、厂房租金等等。

  一位服装厂的负责人介绍,铜扣的原材料铜,从2004年初的2万多元每吨吨一路飙升到现在的6万多元一吨,上涨了3倍多,尽管工厂的成本上升了很多,然后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这个制造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而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珠三角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受到严峻挑战,一些企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创业之地,远走他乡。

  赣州市被称为江西省的南大门,紧邻广东,粤赣高速更是拉近了这里与珠三角的距离,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吸引了大量广东企业的目光。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干道,直接连接着粤赣高速公路,在这条主干道的两旁,随处可以看见正在开工建设的工厂。

  据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冯钰介绍,两百多家企业里面从沿海梯度转移过来的这部分企业有120多家,产业主要是现代轻纺、电子电器类,这些比较多一些,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张华荣,第一个到赣州吃螃蟹的广东商人,5年前当赣州的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荒山的时候,张华荣从广东东莞来到了这里,建起了他的制鞋生产线。在张华荣看来,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势必会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转移。在北迁江西两年后,张华荣再一次将触角伸出广东,在劳动力更便宜的越南建起了两条制鞋生产线。

  事实上,和华坚鞋业一样选择北上内陆省份或南下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如今在珠三角已经越来越多,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广东的鞋业企业中,目前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中国内陆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只有25%左右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也就是说它是梯次转移,那么像美国最初向日本转移,然后日本又开始向四小龙转移,四小龙转移之后它又向中国大陆,向俄罗斯这样一些国家转移,当这个珠三角劳动力出现了问题以后,那么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后,他开始在国内就像周边的其他地区转移,那同时外商又向国外的其它地区转移,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实际上,这些制鞋企业南下北上正是珠三角加工制造型企业大迁移的一个缩影,然而,企业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还不只劳动力、土地这些东西,对这些日益依赖于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来说,转移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转移是否就保证它们一定能从危机中起死回生?

  张华荣介绍,他们在越南的工厂制鞋所需要的的原材料和配件都得从东莞运过去,虽然劳动力成本上面有优势,但在产业配套上面没中国这么方便。

  对于迁移到内陆的广东企业来说,同样经常遇到当地的产业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介绍,到底何去何从,其实现在是很多鞋厂都比较茫然。

  看来对面临成本压力的企业来说,转移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除了对成本精打细算,企业到底动不动窝,还要考虑产业配套、地方产业政策、地方风俗民情等等变数。但不管这些企业最后会走向哪里,留给珠三角地区的选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是珠三角唯一的希望。

  东莞市厚街镇镇长陈仲球告诉记者,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的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东莞,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东莞鞋的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厚街国际鞋业采购商已经超过1000家。

  全球最大的女鞋贸易商美国利威公司的总裁美国利威鞋业公司总裁查理斯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广东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甚至已经高过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但他并不打算离开,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一个地方的产业链配套会如此完善。

  为了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贸易商来到东莞,陈仲球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东莞的厚街镇打造一个亚洲鞋业总部基地。

  陈仲球:“总部基地一个就是它是新产品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的开端,另外它通过这个地方,它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的中心,成为这个贸易订单的中心,也成为定价的中心,因此通过这个基地,它是对整个行业提供高端服务的,他不一定给你增加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而是给你增加品牌,增加这个核心竞争力的地方。”

  有人说,像制衣制鞋制玩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候鸟行业,它总是在寻找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哪里成本最低,它就会往哪里搬迁,不过,对任何一家想更上一层楼的企业来说,都不可能靠四处搬迁来延年益寿,如今正身陷困境的珠三角制造业,今后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现在当地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了新的尝试。

  眼前这位拿着一只鞋仔细琢磨的老外名叫毛罗,来自世界鞋都意大利,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他最核心的工作是研究最新的制鞋技术,8个月前他被华坚鞋业聘请来到了中国。

  张华荣告诉记者,在过去,他们一直给国外大品牌做出口订单,从加工环节获取微薄的利润,一双鞋只能赚1到2美金。如今为什么会不惜重金投在研发上?张华荣说,为的就是做自己的品牌。

  林木西教授一直从事制造业研究,在他看来,珠三角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在丧失了低成本的优势以后,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林木西:“就是从低成本优势向高效率转移,科技含量光靠引用创新不行,必须要自主创新,那你有了这个成本方面的一定优势,特别是有了你的科技优势,那怎么样把它体现出来,品牌。”

  日前在东莞召开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表示,不仅是鞋业,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使广东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半小时观察:中国制造业需要“阵痛”

  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称中国为“世界工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珠三角当成了“中国工厂”。然而一家家工厂的关停和迁移使珠三角陷入了危机当中。

  珠三角危机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企业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升级产业配套。

  阵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阵痛过后的“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一场危机能够使珠三角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苏醒的话,那么这场阵痛无论对于珠三角企业还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利好消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预警提示  形势分析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