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我国经编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11 12:58:50  来源:中国服饰报 收藏

经编产业:未来10年大有可为

---我国经编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重点发展和提升的产业,经编产业如何把握好世界经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名牌,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品档次,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编行业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国经编产业特点等发展现状,并通过三大战略、九项措施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特点

    发展速度较快

    2001年到2006年,我国经编行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国内纺织行业和针织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国内市场对经编产品的需求也呈增长之势。

    从广东浙江等地经编专业市场来看,包括各种花边、弹力织物、绒类面料及各类家用纺织品、装饰和服饰面料等经编产品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经编产品国内批发年增长达30%。

    此外,我国经编产品出口保持了大幅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国内经编织物出口额增幅均高于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的平均水平。

    集群优势突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陆续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和产业链紧密的经编产业集群。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统计的15个针织产业集群中,经编产业集群地经济运行情况较好。

    2001年到2006年,针织集群地区销售年增幅超过了25%,而经编产业集群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纺织行业和针织行业的平均水平。

    其中,浙江、福建、广东、江苏4省的6个经编产业集群地区2006年的经编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435.6亿元和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4.1%和23.5%。10家经编优势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代表了针织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其人均销售、人均利润分别达到了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84倍和5.85倍,呈现出极强的竞争力。

    国内经编产业的集群化优势在于产业配套完整、产品丰富、规格齐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部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

    科技含量较高

    经编产业是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优势产业。我国的经编产业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产效率、独特的产品性能等优势在纺织工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编行业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装备,相信在较短时间内,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得到快速提升。

    如今的经编设备不仅材质好、加工精度高,并且已向着多种规格、高机号、宽幅等方向延伸,同时向专用型、专业化方向发展。丰富的机型、简便的调试拓展了经编产品的设计空间。

    与此同时,装饰类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服装面料更新升级、产业用经编产品拓展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不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应时而生,如用于血液透析装置、人造血管、风力发电、增强材料等的关键部件。

    在劳动用工需求方面,经编行业的劳动用工需求明显低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低,但劳动生产率则明显高于其他纺织行业。

    2006年,我国6大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的产品人均利润达到2.3万元,10家优势企业人均利润更是达到了4.77万元。6个经编产业集群人均销售收入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近1.5倍,而10家优势经编企业的人均销售收入则是针织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此外,花边、弹性织物以及部分产业经编用品等我国出口产品中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经编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中竞争力较强的品种。

    竞争力、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经编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各种档次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提高,为经编产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发现,我国拥有先进的经编设备近6000台,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这些高档次生产加工设备不仅推动经编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而且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编行业的方向。我国经编行业生产装备的新度系数达到了77%,超过了针织行业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良好的技术装备基础,较好地适应了经编行业的需要,并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也使经编行业成为了针织行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2006年,经编产业研发投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5%,高于针织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以上;在人员结构方面,我国经编行业的技术人员比重也达到7%的较高水平,高于针织行业3个百分点。经编行业总体发展呈现出了较好的态势。

    经编产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重点发展和提升的产业,不少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经编行业发展,把技术含量高的经编产业作为大力扶持的主导产业。此外,国内外经编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是拉动我国经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展战略

    市场战略

    我国经编产业集群已成为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兴起,是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适应消费形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要做到营销创新和营销模式多元化,提高对消费产品终端的控制力。专业性展会是宣传行业产品开发最新动向,为企业提供招商和企业间相互交流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经验的最佳平台。专业性展会,重在展示经编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技术产品,并以优质的产品,丰富的品种,流行的款式引导消费,通过商业论坛、品牌推介等形式引导商家。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现有经编专业市场可通过资源整合、信息交流、网上交易等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企业与专业市场是整个纺织纺织链上的重要元素,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的延伸,是产业资本的延伸。市场化配置资源不仅是生产者根据市场资源进行集中,同时还应借用专业化市场,带动行业与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建立专业性的国际贸易商贸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促进本地区内外贸易发展。

    创新战略

    创新是提高纺织企业竞争力的“灵魂”。实施技术与工艺创新,要突破编织的关键技术,在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企业要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的现代化,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机制,按照“互利合作、利益共享”的原则,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和保护企业创新成功,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战略

    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经编行业提升的主要因素。实施人才战略,第一应加强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培养,使其成为一支懂政策、知法律、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第二是建立一支有真才实学、事业心强、富有创造性的学术带头人队伍;第三是培养技工队伍,优化人才环境,积极与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建立协作关系。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培养研发人才,增强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使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中心的核心应用,通过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重点加强管理、技术、营销三类人才的培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氛围。

    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效参加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品牌战略是将品牌的创立、研发、管理,以及品牌市场的建立、开发、营销、传播等诸多要素进行规范化整合,以此来达到主导市场的目的。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资,提高自主品牌比重,鼓励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第二,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第三,建立行业的自律机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发展,避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第四,引导企业对自身名优产品的宣传,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引进品牌与自创品牌并举。

    所谓“引进品牌”就是引进国外成熟的品牌,利用自己的加工能力,合资合作贴牌生产。这种方式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适合那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自创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投资大、见效慢,风险也大,比较适合一些规模大、经验丰富的企业。

    经编行业应充分利用原先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的优势,营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服装时尚文化和品牌氛围,大力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建设重点

    今后,经编行业的发展应在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名牌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品档次,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型优质原料在经编行业生产中的试制与应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先进技术和生产装备的应用,扩大花边及辅料产品的生产能力,依托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经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经编行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开发研究,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使经编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新格局

    沿海地区应借助资金、技术、研发、营销渠道等优势,利用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绿色经编产业和产品;而中部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构成与东部发达地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合理产业竞争格局。

    壮大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

    我国经编行业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其产销率、利润率以及人均实现利润等各方面指

    标均处于全国针织行业中的前列,企业极具竞争实力,但从行业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略显不足。国内经编行业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良好机遇,提高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与产品在某一领域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

    经编行业中一批中等规模企业的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颇具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中等规模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企业团体。中等规模企业还应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向下游适当延伸,完善产业链

    企业应充分利用行业迅速崛起的优势,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向成品延伸,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使用性能,使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以壮大产业链优势。企业还应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在后整理方面,企业应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

    在现有产业用经编设备基础上,企业应适当增加系列、配套设备,丰富产品结构。经编产业应抓住多种新型功能化纤维的面世这一机遇,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使用功能性化纤原料,开发功能性产品。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行业专业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搭建展示、洽谈、销售、物流、结算等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采购商采购,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完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是加强自律,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完善行业标准,要推出贴近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以及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标准,完善功能性和特种用途针织产品的标准。经编行业不仅要完善量大面广的产品标准,突出标准的前瞻性,而且要鼓励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和工艺等手段,提高执行标准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经编行业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引导力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并协助有关部门规范针织品市场,加强监督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标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政策措施

    创造条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引导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道路,防止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行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健康有序发展。

    产学研结合,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究的指导工作;全力支持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科技含量并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国产新型经编、染整生产技术设备的开发应用,提高国产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及企业间协作开发,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特别是在广大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其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营销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经编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净化创新环境

    行业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保护的力度的同时,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引导企业逐步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切实保护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的利益和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建立预警机制,维护产业安全

    充分利用行业各类数据统计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经编行业运行、产品出口和国内外市场供求的检测预警体系,迅速向行业内企业发出预警信息,避免行业恶性竞争的产生,为企业提供和保持公平竞争的环境;培养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使那些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能脱颖而出,促进这些企业向高品质、大规模方向发展。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加强行业生产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鼓励开发和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型工艺技术与设备,杜绝低档次高能耗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推行国际标准认证、生态认证,引导企业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建立起环境保护保障体系,积极推广行业内较为完善的节能环保技术,完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行业应逐步建立管理、信息与产业链管理交流、办公、服务和电子商务五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尽快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产品采购与供求信息,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的统一,不断跟踪瞬息万变的新情况,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经编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快企业上网工程的实施,尽快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二、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网络进行供应链管理,进行网上竞价采购和销售;三、运用CIMS技术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各个制造环节通过CIMS进行有效链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快速交货能力。

    完善配套,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与经编产业联系密切的相关配套服务业,通过建立经编行业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加强信息交流等促进行业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编业产业链的整体创新能力。

    在建立信息中心方面,经编产业应针对区内现代经编纺织业、产业用纺织品和服用纺织品特点,建立产业服务信息中心,重点建设产业的信息库,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向企业提供有关技术、设备、产品、供求等信息。

    在建立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方面,行业要坚持扶优扶强原则,积极促进优、强、大型企业以及行业中介机构的技术中心的建立与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帮助。同时,行业还应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依靠加大先进技术装备比重和加强研发能力,大力推广普及先进技术,不断在产品性能、功能、品位方面推陈出新。

    在建立产品测试中心方面,行业应加快建立产品测试中心,促进企业树立社会责任与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加快产品质量、产品体系建设。

    在建立培训中心方面,行业应尽快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企业管理人才,并通过行业组织企业间的比武练兵,打造一支肯钻研、精技术、熟操作的一线队伍,进而增强经编行业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

    对于建立配套的物流方面,行业应加快建设与产业相配套的物流基地,与周边物流中心合作,完善经编产业园区的原料、设备、配件及产品物流的保障体系。

    在建立服务中介业,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我国经编产业应适时地引进服务中介,搭建区域性产业创新平台。行业通过服务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吸引和利用好来自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的有效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此外,在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及会计、法律等方面,行业还应加强中介服务。

    强化招商选资,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促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行业要从提升产业层次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瞄准先进工艺,锁定技术水平高的项目,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内产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技改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吸引外资等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发挥行业协会职能

    行业协会应积极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政策规划,起到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建立与产业集群间的信息网络,开展行业信息发布、技术指导、价格协调、技术培训,组织参加大型的商品交易会、产品博览会,为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  林光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经编  针织  产业经济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