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技术”造福敖博恩塔拉村
“我家今年滴灌棉花亩产量332公斤,比前年的淹灌地增产60多公斤。”近日博乐市贝林哈日莫敦乡敖博恩塔拉村村民丁玲高兴地说。
谈起自家发生的变化,丁玲口口声声不离“兵团”两字。
“我们村与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的地相隔一条博乐河,村里的3000多亩地和八十一团三连、六连、良繁站的地连地、坎连坎。2000年以来,团场连队全部推广了滴灌棉花,棉花亩产量比我们高100到200公斤,而且田管省时省力。2004年起,我们村里有人开始与团场联系,在棉花播种时,学着兵团人,开始种起了滴灌棉花。2005年,我家自己投资,将50亩淹灌地改成了滴灌。由淹灌变滴灌,这对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技术操作上不懂,就请教地块相连的团场职工。田管阶段,我们天天竖起耳朵听三连、六连、良繁站的喇叭,他们在喇叭里咋说,我们就跟着咋做。”
丁玲说,跟着团场连队种地,学习团场职工的管理方法,家庭收入也随棉花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家庭生活也基本达到小康。她说:“是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使我们家在‘十五’末成了小康家庭!”
说完团场精准农业带给自己家的好处之后,丁玲还说了许多她家与团场相互融合发展的事情:女儿周可在八十一团学校读书,赶集买菜在团场集市,就医看病在团场医院,购买农药种子在团场农资综合公司、探亲访友是团场小客车来家接送,横跨在博乐河上的大桥是八十一团修建的......
丁玲话音刚落,村民郭文江说:“全村人发家致富都与八十一团息息相关。”
他说,今年,他家的80亩棉花突然发黄、枯萎,按以往经验都是去连队找人进行咨询解决。但是这次他没有到连队去,而是在自家电脑上进行网上查询,知道棉花得了黄萎病。他按电脑上说的方法采取了防治措施后,果然见效。
后来,他将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教给其他村民,大家的棉花才没有发生严重的病害。
郭文江讲,村里的宽带就是从八十一团通过来的。2005年5月,他和几户村民听说八十一团团部开通了宽带,棉花收完后,他们就去团场说了一下,团场派人来给他们家装上了宽带。
现在,敖博恩塔拉村有20多户村民装上了宽带,当地人都称敖博恩塔拉村为“电脑村”。
村里一位姓周的村民说:“他家2000年迁到敖博恩塔拉村,来的时候一贫如洗,现在新修了房子,购买了汽车,家里还有一笔存款,基本达到小康了!我的小康之家是跟着‘兵团人’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