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面对欧盟反倾销裁定集体失语
在今年10月,欧盟曾对中国皮鞋做出了为期两年,税率为16.5%的反倾销裁决。中国企业对裁决的最后申诉期限截止到本月15日。然而,多数涉案中国企业却至今仍然按兵不动,有的甚至明确表示放弃申诉。这其中原因何在呢?这看似“不可理解”的举动是一次明智的回避,还是另有隐情呢?请看中央台经济之声记者王思远的报道。
据统计,欧盟这次反倾销裁决所涉及到的中国制鞋企业大约有1200家,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14家企业明确表示申诉。早在欧盟刚刚作出裁决时,国内几大产鞋基地就组成了“反倾销应对联盟”,但当记者找到联盟的发起人吴振昌先生时,他却告诉记者,不但他的企业停止了申诉准备,整个联盟也已经停止了运作。
吴振昌:联盟没有资格去诉,企业才有资格向欧盟法院去诉讼。
记者:不申诉了,对你的企业有没有影响?
吴振昌:没有影响,我们出口欧洲的量很小。这次只有两年的仲裁期,但是你想想看跟欧盟打,多长时间会有结果?
看来,多数企业从自身产品目前在欧洲的出口量多少、申诉期限长短、诉讼成本大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出了放弃应诉,等待2年裁决期满后伺机而动的决定。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坚持申诉的企业也不都是出口欧盟的大户。国内最大的鞋业公司之一、奥康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威告诉记者,这次奥康鞋业会不计成本,申诉到底。
周威:我们整个产品市场当中,欧盟所占的市场比例并不大。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讲,对我们奥康在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诉讼需要有一定的成本,但是我们不会在乎花多少钱的。
由于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在欧盟没有诉讼资格,目前企业处于各自独立应诉的状态,周威呼吁更多的企业面对诉讼,勇敢地站出来。
那么,欧盟这次对中国鞋业再次下了重手,原因和依据何在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教授谢海霞认为,按照欧盟的反倾销法,对于被调查的企业分为市场经济地位和非市场经济地位。这次鞋类调查的过程中,资料显示:欧盟对中国鞋业的调查仅仅是抽样10%左右,对于90%的企业没有抽样。这样的话,对于90%的企业就丧失了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地位的机会,这是不公平的。所以有时候企业放弃权利,有可能是被动的,因为无法和欧盟抗衡。
谢海霞指出,尽管诉讼成本高昂,但是多数企业顾及成本而放弃申诉的决定从长远来看,并不明智。
她说,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次欧盟对我们的鞋类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背后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中国企业真的有倾销行为,它涉及到欧盟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涉及到利益的纷争。如果现在中国企业退让的话,等于把市场让出去了,两年以后你如何再回到这个市场?另一方面从法律上来讲,现在放弃权利,欧盟就会认为你是非市场经济地位,会给中国企业打上烙印。如果两年后,中国企业发现情况不好再申诉,欧盟会考虑两年前你为什么不申诉?在新旧财务报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又靠什么证明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呢?
谢海霞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的时间不长。面对世界贸易壁垒的影响,身处贸易争端之时,显得经验不足。但也只有充分经过国际市场竞争的历练,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能够更加自信,“中国制造”才能真正的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