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利用市场杠杆 促进钛白粉产业升级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13 10:03:08  来源:中国化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记者在上月底召开的2007年全国钛白行业年会上获悉,自1998年起,我国钛白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市场效应的著名品牌,一些国际先进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在业内逐渐普及并实现国产化,我国钛白工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钛白行业装置总产能和实际产量大幅上升,市场供大于求,竞争日趋激烈,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粉分中心主任毕胜等专家建议应利用市场杠杆加快行业重组,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钛白产业升级。

  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毕胜认为,我国钛白粉产能位居世界第二已有6年时间,但从全行业整体看,无论从原材料、工艺装置到产品品质,还是从单线产能到企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几乎都与生产强国没什么关联。当前继续呈现的遍地开花式的无节制扩产现象,其实有损行业由大向强转变。全行业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水平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原料工业发展的不同步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钛白工业的发展。

  据毕胜介绍,近年来国际钛白工业发展趋势之一是产能更加集中。现在全球钛白年产能为450万~470万吨(不包括中国),而世界前5名生产商年产能之和已占76%~78%。目前,除中国以外全球总共只有约20个钛白生产商,生产厂总数也只有56~57个。相比之下,我国前5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只占全国总量的26.7%,前10名产能占43.1%,前30名产能占78.4%,产能集中度与国际同行形成巨大反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钛白工业的发展应顺应国际潮流,提高集中度,加快行业重组步伐,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只有单个生产商的产能提高到一定规模后,抗风险能力才能增强,也才具有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企业规模的提升,不能单靠扩建新装置,业内联合和重组才是更实际的选择。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分会理事长姚恒平告诉记者,近几年钛白行业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攀钢率先组建了大规模以钛白粉为主的钛业集团;广西地区部分钛白粉企业以资产(股权)为纽带组建了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工厂;今后山东及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也有可能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实施兼并或收购,整合一批中小企业,走规模化、市场化运作之路。

  提升产品档次和品质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粉分中心专家组组长唐振宁认为,目前我国钛白粉生产工艺以硫酸法为主,工艺流程冗长,“三废”污染严重;产品以锐钛型为主,其颜料性能和耐候性都较金红石型差,我国在世界钛白粉行业中处于落后地位。钛白粉属于“两高一资”产品,继续走低附加值产品路线肯定是行不通的。除要生产金红石型产品外,唐振宁还建议业内应从锐钛型转为金红石型入手,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化纤用钛白粉、云母珠光二氧化钛、食品医药级钛白粉、催化剂用钛白粉、高纯钛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据了解,目前行业对产品档次和品质的重要性已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改进。例如攀钢钛业多年与钢研院密切合作,攀渝钛业与高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山东东佳引进高档锐钛型化纤钛白生产线,四川龙蟒将国内外较先进技术进行融合等。除产品综合性能外,唐振宁还提醒业内注意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因为下游用户要求不同批次的产品一定要保持性能一致和稳定。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系列产品

  我国拥有贮量居世界领先的原生岩质钛矿,但由于这类钛矿物属多元素共生性质,采选和分离难度都很高,目前多是从钢铁工业选铁后的尾矿中再分离其中的钒和钛成分,形成钢铁、钒和钛产业链。但专家还提醒,应注意对炼铁以后高炉渣中高达20%~22%的含钛成分加以回收。比如以攀钢现有生产能力,每天约产生1万吨以上高炉渣,一年的高炉渣总量为300多万吨,每年从中流失的二氧化钛达60余万吨。近年,攀枝花地区和国家有关科研机构围绕回收这部分二氧化钛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

  毕胜认为,在发展钛产业方面,以攀枝花为例,除钛精矿外还应注重深加工产品钛渣和钛白,以及四氯化钛和海绵钛。将相对廉价的电能与丰富的钛矿资源相结合,发展酸溶性钛渣将具有独特的优势,攀枝花由此有可能发展成类似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世界闻名的高精钛原料基地,进而成为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生产基地,加上四氯化钛和海绵钛,最终有望发展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综合性钛系产业基地。

  据了解,目前全国正常生产的钛白企业共有67家,分属于62个生产商,装置总年产能为115万吨,其中5万~6万吨为非颜料级产品;2006年实际产量为86万吨,非颜料级产品占5万余吨。全国各地处于施工、设计、报批、筹划等不同阶段的钛白新上马和扩产项目至少还有30个,其中2007年内竣工投产的有5个,年产能为16万吨。但2007年因环保原因停产的有2条生产线,年产能为3万吨。因此,2007年钛白总产能将比上年净增13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93万~97万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助剂  钛白粉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