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五个瑕疵
今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落下帷幕,在更多专业人士眼里,很多品牌依旧满怀信心的借时装周这一平台打品牌营销牌。这手牌打得好不好,其实全不在于你手的牌好不好,也就是品牌业主花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你这一手牌究竟怎么打,也就是你是否可以利用有限资源来做有效的时装周营销。其中有两个关键点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品牌介入时装周这一平台的推广行为中,不可忽视“时尚”与-“设计师”这两大元素。没有这两大元素,或者无端的弱化这两个元素,都会引发时装周营销的功亏一篑。这一点,无论是东京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时装周也不例外,在这个时候,很多竞争都围绕设计师才华与设计作品的时尚感两大主题谈起。
发布会比拼舞美灯光
由于有时装周的各项评比,代表各个品牌的设计师们也都很认真地在时装周舞台上“争奇斗艳”。不过,说到底设计师是用自己作品说话的,在对自己作品不够自信的时候,有的设计师或者品牌运营方就在舞美和灯光方面煞费苦心。其实这样的举动大可不必,由于台下观众大多是专业观众,还有你的代理商,如果在舞美灯光方面功夫做得太过,会让该看明白的地方看不明白,并且说不好会给那些时尚评论员们留下一个不太好的印象。从而成为品牌宣传的阻力。
做秀前办个新闻发布会
有的品牌在品牌发布会之前搞了一些“配菜”。比如某品牌在发布会开始搞一个公益营销的新闻点。,或者搞一个设计大赛的颁奖式,这种方法看似是在一个场地里面完成了两件事情,省了宣传费用,其实,坐在下面的专业传媒代表早就呆的很烦,因为就座发布会现场的观众冲的是来看发布作品的。在发布会之前搞点非时尚类的社会新闻,无外乎“挂羊头先卖点狗肉”。如果品牌真有.心思要搞其他新闻,还不如在时装周上再开一个新闻招待会或者招待晚宴。
被夸大的开幕式与闭幕式
如今很多品牌企业都有一种对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迷信。当然了,如果冠名北京时装周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必然是象征着冠名品牌时尚理念的权威性。不过,发布会其实是一个仅仅对于新潮流趋势以模特走秀的形式发布于受众的节目。而时装周的开幕式闭幕式,往往夹杂更多的礼仪节目,文化节目与评选节目,这样多的信息一定干扰品牌潮流信息的有效输出。其实,在国外,时装周的开幕式闭幕式通常搞一些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节目。成熟的、在时尚界有权威性与市场影响力广泛的品牌一定要搞自己的单场发布。
发布会弄得像订货会,也许在时装周上的发布会可以分成几大类:首先是发布新产品,其次是发布新理念,最后是发布新思想。
比如有的发布会,就把很多代理商加盟商请来,给大家看看眼下一年里面的产品。在座的很多观众都是与此品牌有联系,但是没有开始合作的买手。这样一来,品种的发布内容就决定着未来市场的合作平台有怎样的拓展。但是,请品牌商们千万不要把发布会搞得像订货会—样。因为,发布会距离货品上市还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如果满发布会上都是货品,试想到时候会有多少仿制品满天飞。并且,如果是你自家的订货会,你会只邀请买手前来观看,而如果在时装周上,你想限制观众的身份,也许就很难了。
太拿传统文化说事
如果,品牌发布会可以在服装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发布一些设计师时尚的理念与前瞻性的思想,就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有深度的发布会。这样的发布会通常是让很多专业传媒来做品牌时尚信息的二传手,让更广泛的观众领会品牌发布的流行趋势,从而指导市场的消费方向。而一些行为艺术家们也借用时装周的传媒营销平台,前来推行他们的前卫思想,这些特立独行,形貌乖张的发布会从某些层面,也给予时尚圈一些突破发展瓶颈的方向。不过,正统的时装设计师们却仍旧在自己的思维系统内寻找时尚营销的卖点。而一些时装设计师这两年却把营销矛头对准了传统文化。其中打奥运牌,打中国牌的风格比较盛行,却不乏偏离了品牌市场主题,碰见手法不够灵活的设计师,实在是显得发布会内容有些生僻奇怪,并且脱离了时尚舞台的主旋律。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