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龙:百川入海 蛟龙腾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海龙人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当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实力竞争的关键时,创新,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山东海龙正是靠自主创新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军团队”,让市场的风向标因“海龙”而变化,并成为国内同行业健康发展的“样板”。
领军粘胶纤维行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先进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单线年生产能力20000吨、自控水平和“三废”治理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而我国的粘胶纤维技术装备基本上处于国际50~60年代的水平,单线产能仅5000吨,设备单机容量小、自控水平低、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且不便治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主要生产粘胶纤维的企业,山东海龙从装备研发入手,开始大作“科技创新”文章。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向设备“开战”承担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大胆解剖,反复试验,设计生产的设备完全替代进口,一举打破了中国化纤设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成绩面前,海龙人没有骄傲。他们将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升级,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于2005年圆满完成了“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该项目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实现了“五个之最”:单线产能世界最大、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国内废水综合治理效果最好、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最早实现柔性化生产。该项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纺织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获得的科技大奖。
山东海龙在全国乃至世界粘胶纤维产业中确立了龙头地位。同时,这项成果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了国内同行业的大发展。目前,该类设备在国内推广率达到40%以上,整个行业实现了“设备变革”。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周期从过去的3年,变为现在的10个月。全国短丝总产量从2000年的40万吨/年跃升到现在的120万吨/年,占世界产能的50%,使我国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世界粘胶纤维生产大国和强国。
得益创新机制
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生命力。山东海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够抢占先机,并得到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断地创新。
为此,以逄奉建为首的山东海龙决策者们瞄准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确立了“创新图强、和信致远”的核心理念,果断地建立并完善了粘胶纤维科研开发体系,建成了国内同行业唯一的、最完备的粘胶纤维及浆粕中试车间。并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每年都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同时,加大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给予研发人员丰厚的经济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目前,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240余人,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生62名,有高级职称者451名。科技人员专心、专注、专业研发,让新品推出拥有活力之源。
在产品研发上,他们放长眼光,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不断向市场推出新品。对市场需求稳定、赢利能力强、工艺成熟的产品及时投入批量生产;对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强研发、小试和中试,形成产业化方案,并积极引导市场,放大产品销量;对已形成概念、理论相对成熟、起点高、方法新的高端产品积极做好研发前的技术储备。
为确保选准科研课题,山东海龙设立了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前者,由公司产品科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顶尖人员组成;后者,聘请国内外粘胶纤维专家组成。两个委员会不定期举行座谈和项目论证,为新产品研发把脉,减少了弯路。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山东海龙还注重博采众长。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研究。
在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保障下,海龙先后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燃纤维、高湿模量纤维、新型抗菌纤维、竹纤维、有色纤维、保暖纤维等10几种新产品,其中4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居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6年公司新产品效益达到400万元,2007年达到了4000万元,明年将达到1.5亿元。山东海龙也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认定为功能性粘胶纤维产品开发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勇担行业重任
“为生活、为事业、为社会”是山东海龙的企业宗旨。海龙高层对企业有着独到的认识:企业是社会的,应担当起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产品、技术名声远播,很多同行业前来讨教。山东海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绝不拒之门外,也不搞技术封锁。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海龙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们没有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是用山东海龙的生产规模和国内第一品牌来稳定市场定价,成为了粘胶纤维业价格稳定的“标杆”,保障了上下游行业利润的平稳增长。山东海龙这种率先垂范的行为,在同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海龙人心里,“责任”的另一含义是,不搞资源浪费型、环保污染型的经济发展。他们积极开发了桑粕、棉秆、苇箔等原料产品,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节能减排,在新疆等地建起原料基地,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建立起“环境友好型”发展环境。去年,山东海龙被授予全国纺织系统“最优创新企业奖”,在2004~2007“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中,连续三次获前10强。
头雁带队高飞
山东海龙从2002年销售收入5.8亿元,发展到2007年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5亿元。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与他们有一个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于一身的带头人——董事长、总经理逄奉建密不可分。
回顾企业发展之路,这位“博导”老总感触颇深。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科研前沿耕耘,同时完成了硕士、博士专业的学习。
在20年的历程中,逄奉建先后主持完成了六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桑麻科技一等奖等;被评为中国纺织行业十大年度创新人物、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今年2月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奖项目均代表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山东海龙“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逄奉建作为项目的首席科研人员,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山东海龙正以“百川入海蛟龙腾渊”的气势,致力于自主创新,打造出百年海龙,创建旗舰企业,让山东海龙在创新中走向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