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上海时装:建时装之都非易 东方巴黎梦遥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17 09:58:10  来源:香港文汇报 收藏
   ──时装周年年上演 缺陷多岁岁依旧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却十分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当时是全国时装之都、人人效仿的地位。画报杂志上的服饰专栏,百货公司里的服装展演,电影明星各领霓裳风骚,使得当年的上海拥有「东方巴黎」的美誉,与欧洲保持着同步的流行风。大半个世纪过去,上海人依然有追求时尚的情结。第五届上海时装周近日上演。只是霓裳交错之间,天桥落幕之后,5年一思,发现上海与其目标,仍有关隘尚待逾越。

  打造时装之都,上海其实是国内先天条件最好的城市。这里是国际品牌的聚集地。据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著名品牌都已入驻上海,使得上海成为品牌辐射中心。上海设计师陈闻告诉记者,不少异地同行本来都十分向往上海,来了之后却往往失望。首先是上海的创业成本太高。其次是这里的产业资源零散,模特公司、摄影团队、造型设计、广告公司等产业链均未形成规模,这一点较北京都是逊色的。

  创业成本高 产业链零散

  设计师是时装之都的灵魂。从量上说,上海并不缺乏设计师。仅上海东华大学(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服装学院,这些年就为社会输送千余名服安装计专业的科班生。但是从质上说,其中成为设计界翘楚的实在寥寥。以本届上海时装周为例,在全程只有10余场发布会,且无国外大牌争风的情况下,本土新锐设计师依然难觅亮点。

  许多本土服安装计师感到处境艰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品牌对上海消费土壤的浸淫。以浦东的正大广场为例,其在上海的一大「制胜法宝」便是在短时间内引进众多国外「时装杀手」,包括H&M、ZARA、UNIQLO等多家平价服饰连锁品牌。正大广场总裁司徒文聪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调研,上海新一代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偏」,喜欢追求国外品牌。「如果能花100块钱买H&M或ZARA,他们就肯定不会花90块钱去买本土品牌。这使得上海本土的设计师和服装厂商面临生存空间的急速缩水。」

  洋名牌围剿 沪青年媚外

  司徒文聪表示,其实正大也有意扶植国内的自创品牌,但是先期考察会相当谨慎。「如果一个本土品牌的创意团队足够优秀,且店面所占的空间不大,我们也愿意接纳其入驻。」对于本土品牌在上海的前景其并不悲观。他以亚洲的另一个时装之都东京为例说,东京的消费者比上海更有「崇洋媚外」之名,但现在日本的自主品牌如MUJI、UNIQLO,却在日本的商场占主导,「我们本土品牌的设计在打动消费者方面还需多努力。但我相信总会有本土品牌找到对的方法,走出一条漂亮的路」。

  虽然在宣传上,上海时装周已将自己定位为「继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之后的享有盛誉的以国际大都市命名的国际时装周」,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时装周与巴黎米兰依然存在质的差距。若要与之比肩,可谓长路漫漫。

  沪籍设计师弃孤芳自赏 合组工作室推本土品牌

  业内人士一向认为,上海喜欢炒作小资设计师,上海的设计师群体也给人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常常游离于国内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业内活动之外。由于上海本土的服装品牌较弱,上海设计师要求得发挥,往往靠个人打拚,走上自创品牌的道路。但是由于一步到位打出设计师品牌面临资金和精力上的困难,不少上海服安装计师选择收缩战线,成立设计师工作室。

  进可攻退可守

  陈闻现在就身兼近十个品牌的首席设计或设计顾问,他的CHENWEN Studio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工作室可以和厂商进行季度性的合作,亦可以让设计师有空间打磨自己的品牌。高档视觉艺术设计师王鲁生说,发展设计师个人工作室是一个趋势,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个人工作室都相当活跃。某种程度上说,这为设计师工作室向设计师品牌的过渡,设计师从社会角色向品牌角色的过渡,作了充分的准备。

  但星星之火若要燎原,设计师工作室还面临资源集成的难题。上海有的设计师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今年4月,来自上海不同工作室的4位服安装计师便聚会于上海服装协会,共商上海设计师工作室怎样化零为整。业内人士亦建议,上海设计室工作室可多举办联合设计展和交易中心。例如巴黎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其二楼便有专门针对年轻设计师的展卖区。这种长效的交流体系,既可促进工作室之间的信息交流,亦有助于设计师与市场融合,终将推动上海的设计师工作室形成大气候。

  设计师教育心灰意冷

  讲台T台最前沿 陈闻

  「中国十佳服安装计师」陈闻,1996年从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如今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3年前创立自己的服装创作工作室CHENWEN Studio,是上海极少数既在一线从事时尚业又在学校教学的设计师。然而,在10载的育人生涯之后,陈闻终究于去年选择从学校辞职。谈及辞职的原因,他对当前设计师教育现状心灰意冷。

  学生拜金懒执剪

  「首先,上海服安装计专业的学生总是给人一种很『浮』(躁)的感觉,缺乏对这个专业起码的责任感。」陈闻说,「上海的学生并不热衷参加设计比赛,对自己的事业缺乏整体规划。常常是我们真心诚意地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却不觉得有用。」走进企业之后,新手一般要从助理设计师做起。这个阶段他们还无法接触到高端的设计,却又极少有上海设计师愿意趁此机会放下身段到外地工厂去锻炼并积累业务资本。「要么碰到困难就频繁跳槽,只想着多挣钱;要么高不成低不就地『悬』在当中。许多人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多年,还不知道一件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十年旧书误子弟

  其次,专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严重。「我们教面料学的老师,不要说国外的面料展,就算国内的面料展都很少去看。还是用几十年前的教法,把棉花烧一烧让学生闻。」陈闻的言谈中充满无奈和悲观。

  门槛过低质量杂陈

  法国高档时装公会中国CEO 赵倩

  身为法国高档时装公会中国事务执行总监的赵倩说,上海时装周与巴黎相比,至少存在两大差距。她告诉记者,与中国的时装周不同,巴黎时装周直接面对国际买手,买手看完秀便下单,之后就收单制造。此外,巴黎时装周每天有10多场秀,8天共有100多场,为吸引媒体到场,设计师就要有足够的特色来吸引媒体的眼球。相比之下,上海时装周在业内人士看来几乎没有门槛。

  资历尚浅无说服力

  一位资深设计师这样评价上海时装周:「常常会冒出一个我们听都没听说过的年轻设计师来开发布会。其实内业都有『游戏规则』和资历之分,这样随意的操作不会得到业内的认可,也使得上海时装周没有说服力,缺乏稳定的质量。」

  热度不及平民选秀

  差距之二在于专业性。在中国,时装周的表演性质远大于市场性质。赵倩说,本届时装周某品牌发布会邀请「快男」(选秀节目选手)助阵,使发布会现场几乎演变成粉丝追星会。「观众的专业度不够,没有真正的买手。」

  赵倩认为,上海打造时装之都,在创意和产业上都不乏潜质,关键是两者如何集成以生成化学反应。「以中国的国情,初期政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体现了一种姿态。但之后在从业余到专业的过渡中,关键要整个行业调动起来,各就各位,使时装产业这台大机器运转起来。」她还透露,继北京之后,法国高档时装工会正在筹划设立上海办事处,相信这对于上海设计师走向世界或是上海时装周向巴黎取经,都是良好的契机。

  「不考虑在沪发布品牌」

  中国设计品牌代表 毛继鸿

  作为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代表,广州状态服饰董事长毛继鸿和设计师妻子马可一起创造了「例外」女装品牌,并作为国内唯一被邀请的品牌参加2002年巴黎成衣展。今年2月,毛继鸿又带旗下新品牌「无用」出现在巴黎时装周,获得国际时装界的认可及好评。此番毛继鸿亦来沪参加上海时装周「中国服装自主品牌CEO论坛」,但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未考虑在上海时装周做品牌发布。

  毛继鸿列出上海时装周的三大非专业性「硬伤」:

  逊市场运作。「上海这座城市其实对国际设计师充满吸引力,但上海时装周的运作体制不好。」上海时装周为政府主办,从资源调配到品牌甄选都缺乏市场化运作。毛继鸿直言不讳:「上海政府是有钱,但有钱不一定能做对事。」

  缺顶端受众。在毛继鸿看来,时尚是有规律的东西,「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尤其是「人」。之所以法国、日本、比利时的设计师都希望去巴黎发布作品,就是因为那里有最顶端的受众。

  欠国际评论。毛继鸿认为,上海时装周的媒体以本地政府媒体为主,国际媒体甚少,未形成国际化的曝亮度和公正的评价体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时装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