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引得清泉归 余姚"治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夜幕下的余姚,最美处当属姚江。凭栏远眺,两岸绿树萋萋,城市的灯光映得江面色彩斑驳。
这条余姚的母亲河,几年前还是条“臭河”,三分之一的江面水质仅为劣五类,许多河段鱼虾难存。而现在,水质已达三类,并且还在不断好转中。
关停五十余家污染企业,将沿江电镀、印染两大行业几乎所有企业搬迁到小曹娥、黄家埠两个工业区,全市范围内推行中水回收……余姚人的“治水”之途,也是从工业文明通往生态文明、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由之路。
个人治水篇>>>我的发明就是为了节水
“虽然有姚江,但我们还是缺水,缺水的事实让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水资源最大程度利用,促进经济。”这是余姚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奕永庆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的目标。奕永庆的办公室里几乎只陈列2种东西:书柜里的专业资料和奖状,抽屉里的各种节水器材。他依靠对节水理念的执著,至今已拿到了5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
让奕永庆感到最满意的是其中的两项成果,一就是利用在水稻中的好气灌溉技术。起先,这个“好气”两字让我顿觉好奇。“这个名字起得挺漂亮的吧,其实意思就是富含氧气。”奕永庆大笑,“我们惯常思维中,水稻的种植就是浸泡在水中。但实际上,这种灌溉方式很浪费水。我们所提倡的是薄灌水,常露田,就是说水只要浅浅一层即可,给水稻根部充足的氧气,这样可以提升大约4~7%的产量。唯一要讲究的是‘前水不见后水’,就是当前一次的水慢慢干后再浇下一次,两次间要把握好间隔。”这种薄灌水的方式并不难,难得是改变农民的观念。“起初他们无所谓,因为觉得节水与他们关系不大。这种局面需要时间来改变。”奕永庆说,这个技术获得实际的增产成效后,如何研究节水问题开始植入他的心中,越干越有劲。
奕永庆拿起一段长长的管子——上面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孔,不了解的人需要琢磨半天,才想到原来这是喷滴灌技术的工具。“滴灌技术特别适合葡萄园,把这条管子沿着葡萄的根部放好,一个孔大约每小时滴2升水,这样一亩地只需要3~5吨水,而以往大水满灌的方式每亩至少需要20~30吨水。”
企业治水篇>>>污染源化废为宝
电镀和不锈钢企业的废渣因富含重金属,一向是环境污染的大户,也是环保难题。这两个行业往往依水而建,废渣入水,则水草难生;倒入海涂,小海鲜绝迹。位于余姚城北的宁波舜江水泥有限公司却能变废为宝,宁波地区这两个行业一年排出的废弃物约5万吨,这个厂几乎消化了三分之二,并且真正实现环保无害。
“做危险废弃物处理的试点开始立项,才发现困难重重。”舜江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枢根说。舜江水泥几乎是白手起家搞科研。他们找到了清华大学,和专家一起摸索,仅配方就修改了几十次。对环保影响的论证更是耗时耗力。这些富含重金属的污泥混入水泥后,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研究人员几乎模拟了所有的环境情景,再进行长期跟踪监测,论证期长达近三年。直到最近,企业才拿到宁波唯一一张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事实证明,这些废弃物在融入水泥后,分子结构更加稳固,同时那些重金属也会牢牢锁在里面,对环境和生物完全无害。不久前,挪威的专家也专程到我们厂来考察学习呢。”俞枢根欣慰地说。
除了研究时的艰辛,更大的阻力来自那些排放废弃物的企业。“舜江”的副总钟荣苗一直负责这一项目,这几年可是受尽了委屈。“我们处理这些废弃物成本投入较大,所以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在向企业收废物时,会收取一定费用。项目刚开始时,很多企业完全不理解。”
不过自从2005年宁波市环保局强制企业对于排污量的控制后,这种局面逐渐打破。“现在和我们固定合作的企业有200多家,还不包括一些零散的小企业。”俞枢根说,“现在企业已经很习惯这种方式,一个电话打来,我们就会免费派车去运。因为量上去了,这个项目已开始小有盈利。”
俞枢根每说到这个“小赚一笔”的辅助工作,总禁不住加一句:“为环保出点力也是企业的责任,赚钱倒是其次。”从单纯生产水泥转型到兼处理工业废弃物的科技企业,“舜江”人深深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带来的满足。
--------------------------------------------------------------------------------
政府治水篇>>> 65年老厂彻底关停
初冬,暖阳,位于火车站旁的余姚双象化纤有限公司内一片寂静,一些设备已被拆除,散乱地堆在地上。被称为余姚上空“三炷香”的三根大 烟囱,也停止了冒烟,明年三四月份,它们将被爆破拆除。这个有着65年历史、产值曾经占了余姚半壁江山的老厂,等待着彻底关停的命运。
这个国家大二型企业的关停,绝非因效益不佳在市场中败下阵来,事实上,去年该厂仍实现利税3700万元。关停的原因只有一个:它是余姚城区最大的污染源。最严重的时候,该厂排出的废水曾经使余姚城区到河姆渡一带的江水都变成了红棕色。
“双象”的关停仅仅是余姚市政府打造“生态市”、以推进节能减排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缩影之一。在几年前,姚江两岸遍布电镀和不锈钢酸洗、印染、化工等企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废水废渣排入姚江。姚江已不堪重负,滚滚污水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市民深受其害。余姚市政府清晰地意识到,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大思路渐行渐远。痛定思痛,余姚人毅然亮剑。《余姚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应急预案》、《余姚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
张永其曾在这个厂工作了16年,他和同事们的新工作岗位都已妥善安置。与“双象”同属一个集团的两家化工企业接收了他们。张永其说,新“东家”属于新成立的高科技产业,污染小,环保设施更先进、更完善,“双象”的命运将不会重演。
建一个宜居的生态市
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和谐之源,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下了很大决心治理污染,1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被相继关闭,50多家污染企业被搬迁,特别是最近,我们又关停了有65年历史、产值曾占余姚半壁江山的余姚双象化纤厂,姚江全线基本恢复3类水质,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今年年初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指出:要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长”转到节约资源、能源的“集约增长”上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开展生态市建设为抓手,把建设生态市与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结合起来,与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创首批省级生态市,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余姚提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