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现象——解析一个传统行业的创新跨越
从古老的产业到时尚的产品,蚕丝被成为了我国丝绸产品的主流。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蚕丝被的年销售量已超过500万条,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从容易板结、移位、厚薄不匀遭冷遇,到工业、流程上实现有效突破,蚕丝被在“破冰”之中进入现代产业化发展之路。
现象篇
蚕丝被抢占市场主流
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苏州,有多少人在使用蚕丝做的被子?又有多少人在穿丝绸做的衣服?
虽然没有这方面精确的统计数据,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如今的苏州老百姓家里,可以没有丝绸衣服,但是很少没有蚕丝被子。
同样是蚕丝产品,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走向:丝绸服装日渐萎缩,只剩下数量很少且面积不大的专卖店,或者仅在商场设个专柜;同时,很多装修高档、摆设时尚的蚕丝被专卖店却快速在苏州观前、石路、南门等闹市区以及十梓街、十全街等街巷相继开出,其风头直盖丝绸衣服。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蚕丝被已成为我国丝绸产品的主流,年销售量已超过500万条,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目前全国共有蚕丝被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年产量在1万条以上规模的近100家,年产量在10万条以上的企业50家左右。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吴江,是蚕丝被的重要产地,目前共有蚕丝被企业80多家,年产能在80万条蚕丝被左右,其中震泽一带集中了近50家蚕丝被生产企业。
创业篇
一个新兴产业在崛起
震泽农民刘建根今年春季养了7张蚕种,收入7000多元。与往年相比,刘建根今年的养蚕收入增长了30%%。刘建根说,今年增长的养蚕收入并非价格提高,而是他养蚕量增加了。据了解,由于受国际国内纺织市场的影响,今年蚕茧收购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但刘建根还是大胆地增加了饲养量。他自信的背后,就是源于该镇新兴的蚕丝被产业。因为镇里有了蚕丝被加工企业,他如今已经处于整个蚕丝被产业链中的一环。
在震泽,蚕丝被行业正健康蓬勃地发展,成为当地政府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蚕丝被生产企业近50家,年产能超过50万条,形成了一条集蚕饲养、蚕丝加工、蚕丝被生产以及相关的商贸物流产业链。
震泽蚕丝被产业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震泽镇商会秘书长施峥告诉记者,震泽蚕丝被业是震泽的传统特色产业。据资料记载,从太湖沿岸出土的原始丝织物残片和蚕纹黑陶罐、纺轮等文物推断,震泽地区的育蚕缫丝应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期,有6000多年历史。明朝中叶,辑里丝选为宫廷用绸缎的原料,并开始出口日本、欧美。清朝光绪六年时,丝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15。同样,丝绵及蚕丝被业也伴随发展,源远流长。
今年九月初刚成立的震泽蚕丝被同业公会秘书长卢斌煜告诉记者,吴江震泽桃源一带早就有手工剥蚕茧拉制丝绵被的历史。丝绵是江南地区习用的最佳保暖衣料,其轻暖、柔软、贴体而远优于棉花及人造丝绵。农户养蚕,留下双宫茧、蛾口茧、僵蚕茧、毛脚茧等次废茧放在锅中烧煮,使蚕茧在温水中解舒,然后捞出茧子,挖去蚕蛹,再用手扯成均匀的绵膜,绷在卵形的竹筐之上,层层叠加,至一定厚度后取下晾晒,干后就成一只只洁如冰莹的棉兜。将棉兜均匀地扯成绵片,层层叠加就做成丝绵被子。在吴江震泽等地,蚕丝被是女儿出嫁必备的嫁妆,有的家庭要翻制十多条蚕丝被作为陪嫁。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震泽当地兴办了几家丝绵厂,用机器取代手工剥茧拉丝,蚕丝被逐步步入产业化生产轨道。蚕丝被制作工艺也逐步得到改良,从选茧、煮茧到拉丝都采用了新技术,使蚕丝被生产走出家庭、家坊式制作模式,步入正规的产业化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从蚕茧到蚕丝被再到其他配套丝制品,从原料产地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规模化产业,并涌现出了“太湖雪”、“辑里”、“慈云”等多个蜚声海内外的品牌。
位于吴江震泽的苏州英宝丝绸有限公司是苏州地区最大的专业生产蚕丝被的厂家之一。总经理胡小芳告诉记者,蚕丝被行业到目前为止还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了解,苏州英宝丝绸有限公司是“太湖雪”牌各种蚕丝被产品的生产厂家,年生产蚕丝被30万条,公司在国内建立了40多家加盟连锁店,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湖雪”蚕丝被则已成为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并获得国际绿色产业协会的认可。
创新篇四大突破推动产业时尚化
据介绍,蚕丝被使用很多年来,有两大难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一是被子容易板结;二是蚕丝被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丝绵糅合变形粘在一起,导致被子厚薄不匀,直接影响使用。
胡小芳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他们就和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合作,致力解决这两大难题,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工艺方式与流程上寻找到了突破口。
【突破之一】 抽丝工艺从手工到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去,家庭在做蚕丝被的时候,丝绵是一个茧子一个茧子去除蚕蛹后用手撑开至一定大小后层层叠加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工艺落后。如今采用机器抽丝可以对50多颗茧子同时抽丝,工艺更为科学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突破之二】 从断丝到长丝,有效解决蚕丝被移位难题。
手工剥制茧子,层层叠加,这相当于整条被子全部采用被拉断的蚕丝做成,这种制作工艺上的缺陷是导致蚕丝被使用中出现移位的根本原因。胡小芳说,一个茧子丝的长度可达1100米,如果采用缫丝原理来拉丝就可以保证丝的长度,在反复试验后,他们发现,采用50至60颗茧子同时拉成近千米的长丝纤维,再根据被子所需的长度裁剪的做法,不仅能有效地保证纤维的牢度,而且整条被子千层网叠、丝丝入扣、均匀平滑,蚕丝被的移位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
【突破之三】 革新材质,有效解决板结问题,使蚕丝被可十年免翻。
据介绍,蚕丝被容易板结,因此最多使用一年后就需要重新翻扯。在研究中发现,蚕丝中存在一种叫丝胶的东西,它遇热后会发黏,这是导致蚕丝被板结的症结所在。于是,在抽丝的过程中,对丝胶进行有效的处理,去除丝胶中的某些成分,板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这样特殊加工之后制作的被子可以保持十年免翻新。
【突破之四】 从过去单一的冬被,发展到如今10多个大类、上千个小类的四季时尚产品。
过去,人们只在冬天使用蚕丝被。随着人们对蚕丝优良性能的逐步认识,各种轻巧、新颖、适合不同季节使用的不同规格蚕丝被不断被投放到市场。尤其是“可水洗蚕丝凉被”的成功研发,突破了蚕丝被不可水洗的难关,加上其不需再加被套、使用方便舒适、价格适中等特点,使其成功取代毛毯、化纤被成为人们夏季用空调被的首选。
思考篇做强做优还要跨越“门槛”
从古老到时尚,蚕丝被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但是很多纺织行业的专家指出,蚕丝被产业要进一步发展还存在几大瓶颈:
一是规模化生产的大企业偏少。记者了解到,蚕丝被企业尽管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是整体来讲,规模化生产的大企业偏少,工业化程度不够。震泽50家蚕丝被企业中,真正上规模的仅“太湖雪”、“辑里”、“慈云”、“山水”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有机械辅助生产,但仍有不少蚕丝被是由分散在各个乡村的家庭作坊手工制作完成的。已有的加工机械非常简单,距离现代化工业生产很远。发展规模经济更有待时日。
二是销售渠道不畅。总体上讲,目前蚕丝被厂家走的是专卖店或者在商场设专柜的销售道路,基本上是坐等客户上门,为客户加工生产。蚕丝被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及销售队伍,这使发展、销售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是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整体而言,蚕丝被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市场成熟的化纤、棉类家纺产品相比,作为真丝家纺系列的蚕丝被还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许多外国消费者甚至完全不了解真丝家纺。
四是制假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少数不法经营者把伪劣产品和侵权仿冒畅销品牌产品推进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指出,蚕丝被行业真正要想走上规模化、现代产业化发展道路,必须突破桎梏,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要求的新产品,以高起点引领产业的发展:
——提升蚕丝被品牌科技含量。在量大面广的丝绸产品中,蚕丝被产品直接面向百姓家庭,做强蚕丝被品牌更有发扬光大传统产品的意义。蚕丝被企业只有坚持做到将传统工艺与先进科技结合,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加强科技研发,把蚕丝优秀内在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以科技力量提升品牌价值。
——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蚕丝被形象。今年9月16日,全国第一个蚕丝被同业公会在吴江震泽成立,震泽的32个企业单位成为首批同业公会会员,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团结、服务和发展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蚕丝被产业,同时促进行业自律、协调解决会员之间的生产经营和贸易纠纷。
蚕丝被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有约束力的行规,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大蚕丝被品牌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维护蚕丝被市场的良好经营秩序,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蚕丝被生产行为。虽然国家已有行业标准,但目前有部分厂家没有或不完全执行标准。另外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有关新生产工艺的标准无法确定,导致各企业生产工艺不一,蚕丝被产品质量无法保障,需要重新修定蚕丝被行业标准。同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增强蚕丝被生产经营者的商标意识。
——尽快建立规范的营销网络,促进蚕丝被品牌的市场体系建设。通过良好的营销网络的平台,以统一的经营模式,集品牌企业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强包括蚕丝被在内的丝绸产品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引导丝绸的新消费理念,提升加入营销网络的企业和产品形象。
相关链接
如何正确
选购蚕丝被
各种各样同样标着蚕丝被的产品,价格却相差甚远,有的甚至相差一两千元。在这些被子的包装上都印有“蚕丝被”、“特级”或“一级”字样,却没有标明蚕丝的含量,拉开被套的拉链,被子的内胎都一样雪白雪白的,手感也都同样柔软,到底哪家的产品好却无法判断。
据介绍,我国主要产两种蚕丝,即桑蚕丝和柞蚕丝。桑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贴身。柞桑丝是柞蚕茧里产出来的,柞蚕是野蚕,由人工放养在野外。一方面由于柞蚕丝原始颜色为灰黑色,要用化学药剂褪色处理;另一方面,柞蚕丝多为断头丝,因此其价格只有桑蚕丝价格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
面对品种繁多的蚕丝被产品,消费者购买时要做到“四看”:
——看标签。消费者在购买蚕丝被时,首先应看清商标和说明,选择可信赖的品牌。如果看到写100%蚕丝被都是有问题的,必需写明100%桑蚕丝或100%柞蚕丝。
——看价格。普通桑蚕丝被胎价格在每斤100元左右,这个价格包括了制作成本,还包括了企业正常合理的利润。如果低于这个价格,一般来讲,要么是劣质丝要么就是掺了化学纤维。
——看被套。从被套的四角或边缘的拉链开口,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被胎的材质,仔细分辨被胎内蚕丝纤维的长度,并注意是否有珍珠般的光泽,再用手感觉一下丝质是否光滑平顺。最好不要购买缝得严严实实的被子。
——看胎质。蚕丝本色为米白,被胎上甚至可能会有小黑点。如果被胎是雪白的,很可能是化纤,或者经过化学漂染过的蚕丝,这对蚕丝各种性能有一定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