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编产业进入成熟期 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摘要: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重点发展和提升的产业,经编产业如何把握好世界经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促使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是促进经编行业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编行业是纺织工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它属于纺织产业链的下游行业,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在纺织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经编行业正由快速成长期开始进入成熟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2001年-2006年,经编行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25%,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我国纺织工业和针织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经编行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逐步形成了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为主要省份的经编产业格局,四省经编行业产值合计占全国91%。产业集群在其中唱着重头戏,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统计的15个针织产业集群地区中,2001年-2006年,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5%。而经编产业集群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纺织工业和针织行业的平均水平。
市场需求强劲增长
近年来,追求个性化消费、提高生活品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编服装与服饰产品以其特有的保暖性、吸湿性、透气性和快干性,广泛用于运动服、运动鞋及泳衣等体育休闲类服装服饰产品。随着经编产品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经编行业在纺织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编服装、装饰类产品向高档化、功能化及特种规格延伸,消费量呈增长趋势,产业用产品增长更为迅速。根据权威部门预测,2010年应用量将达到3380万吨。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已占整个纺织品产量的1/3以上,作为产业用纺织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用经编产品,已占到产业用纺织品的25%以上,应用范围也已拓展到建筑、农业、防风、发电、筑坝、运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军事等应用领域。
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我国经编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档次的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强,装饰类产品品种得到优化、服用面料更新升级、产业用经编产品拓展应用领域。为经编产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对经编主要集群地区的调研,服用类、装饰用与产业用经编织物的比例已由“八五”期间的70%、20%、10%提升到2006年的42%、30%、28%,产品构成逐步由服装服饰向产业用方向发展。三大类产品有效协调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经编产品市场的宽度与广度得到有效的拓展。
集群优势更加突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的纺织行业特色城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明,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针织行业平均水平。据调研,海宁、绍兴、长乐、潮阳2006年共拥有经编企业10000余家,其中2006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0家以上。经编产业集群人均利润、销售产值、产品附加值均保持较高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化纤、印染、服装等行业也正在得到相应发展,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经编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互动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技术装备基础良好
经编行业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装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经编设备不仅材质好,加工精度高,并且向多种规格、高机号、宽幅、多梳栉等方向延伸,同时向专用型、专业化发展。机型的丰富、调试的简便,拓展了经编产品的设计空间。相对来说,我国经编行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较大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也使经编行业成为针织行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2006年,经编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5%,高于针织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以上;在人员结构上,技术人员比重也达到7%的较高水平,高于针织行业3个百分点。经编行业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轨迹。
总之,经编产业是“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重点发展和提升的产业,不少省市政府重视经编产业,把技术含量高的经编产业作为大力扶持的主导产业,还颁布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经编企业的发展,以形成规模效应。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尽管目前经编行业已进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庞大的中小企业依然是行业的支柱。随着产业发展,中小经编企业日益显露出一些竞争中的劣势。
首先,落后的生产影响产品提升。中小经编企业对先进装备的消化吸收、产品开发相对薄弱,影响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不少企业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经编产业的优势环节仍主要集中在经编织造上,而对提升经编产品档次起主要作用的染整环节,中小企业中具备较高加工技术水平的企业数量不多,产品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之时,竞争力优势难以达到有效的发挥。
其次,设计能力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经编行业目前仍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已出现剩余,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仍然不足,营销环节薄弱。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与龙头企业存在很大差距。而设备的雷同与产品的复制,造成低档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减少,为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最终造成效益下降。
第三,与相关行业间还未能形成共同提高的良好运作机制。国内上下游之间快速协作、协同开发的机制尚未形成,整条行业链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上下游缺乏应有的协作,产业链只是简单的供求链,集群内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有待更高层次的发挥。
第四,人才缺乏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不少中小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长期积淀,对先进的生产装备认知度不高,无法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对新产品、新工艺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
第五,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品牌是延续产品生命力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参与市场化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大多数中小企业都缺少品牌,不仅使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更成为企业进一步获取更高效益的绊脚石,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难以立足。
金融机会分析
随着经编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具体而言,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消费意识的改变使中小经编企业在个性化突破方面大有可为。
追求个性化消费、提高生活品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与人的个性、文化品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彰显个性的时尚与崇尚健康活力的运动休闲已成为都市一族缓解紧张工作压力的生活主旋律之一。生活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无不孕育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也为中小经编企业带来商机。中小企业善于抓住市场,随时调整战略方向,只要找准定位,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满足瞬息万变的个性化需求,比大型企业的经营方式更为灵活。
其次,广阔的市场使中小企业客户群分散,更易集中力量突破。
经编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原料、机械、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经编行业为其他产业部门,如建筑、交通、运输、汽车、水利、农业、医疗等提供性能优越的产品,相应推动了这些产业的提升与发展,同时经编行业也获得了更为广阔和坚实的市场空间。这种相互促进与协同效应,为经编行业支撑起更为广阔的舞台,龙头企业并不突出,因此中小企业更易在某一领域寻求突破,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资源的短缺使得粗放型大型企业发展受阻,节约型和环保型中小企业顺势而生。中小企业转型更为迅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制新产品,在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条件下,采用节约型生产、集约型、环保型发展战略,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金融策略分析
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编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政府来看,应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完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是加强自律,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从行业来看,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经编产业新格局是主要方向。沿海地区可借助资金、技术、研发、营销渠道的优势,利用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和绿色经编产业和产品;中部地区可借助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构成与东部发达地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合理产业竞争格局。
从企业来看,壮大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是主要途径。大型龙头企业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良好机遇,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中小规模的企业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具有较大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企业团体,要对之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看,应对经编企业有保有压。
授信方式: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授信目标可以向下游适当延伸,完善经编产业链,使得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以壮大产业链优势。
授信目标:重点关注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的相关项目。在后整理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扶持中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