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采棉存在“两大误区”亟待转变观念
机械采棉近年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使用较为迅猛。但是,产量的提升、采净率的提高则成为“两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产量不易提高。因为要机械采摘,首先必须播种早熟棉种,在9月初喷施“脱叶剂”,趁着气温高的情势把棉叶晒干、脱落,便于滚筒式采棉机收获。这些早熟品种生长期比较短,自然产量较低。一般情况下,亩产籽棉都在300至350公斤。这主要原因一是早熟品种本身所致,二是机采棉播种方式与手工采棉方式不同。机械采棉播种采取每一膜4行,每两行紧贴在一起,中间空档较小,这样可以让采棉滚筒挤住棉棵一次性采摘。这样近距离的棉株不利于通风透光,导致棉花产量难以提高。手采棉则不同,它可以让一膜4行距离分开,既通风又透光,还可以播种晚熟杂交棉品种,分不同的时间多次采摘,获得高产。像杂交A1晚熟棉花品种,亩产可以达到700多公斤,采摘到10月底都可以。
“第二个误区”就是机械设计不易采摘高产棉。目前的采棉机械设计速度与采摘棉花量不能调解,采摘亩产300公斤的棉花还可以,采摘350公斤的棉花就有遗留,采摘400公斤的棉花就达不到采净率。目前,新疆兵团产棉区大都引进了杂交高产棉品种,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大多棉花亩产量超过400公斤,但必须人工采摘,不适合机械一次性采摘。由于采摘棉花时间集中,劳力奇缺,又必须播种一定面积的机采棉,才能缓解拾花劳力紧缺的矛盾。尽管机采棉产量不高、采净率跟不上产量的提高,但毕竟成本低廉,不为接雇不到劳力而犯愁。
人们十分困惑的机械采棉“两大误区”亟待解决,新疆兵团职工急切盼望机械收获棉花扩大面积,提高单产,采摘干净,效益良好,缓解劳力不足的矛盾,向棉花机械化收获迈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