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000936):近水运输先发展
在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阴市华西村境内,有一座高达200余米的砂山。当你登上山顶,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那穿村而过的“张家港河”,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与美丽、繁荣的村庄一起,组成了一幅令人百看不厌的“清明上河图”——
“张家港河,是我们这一带难得的一条‘黄金水道’,它为华西各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架起了腾飞的翅膀!”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著名劳模、华西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感慨地说:“我们华西村的交通,真正是‘水陆两栖’,不仅有沿江高速、澄江大道等便捷的陆路通道,而且还有像张家港河这样的水运大通道!”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是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一条“母亲河”。同样,在华西人的心目中,张家港河是他们的又一条“母亲河”,正是这条河,养育了几代华西人——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团结带领下,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时,正是得益于张家港河,为他们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长江水”,使华西的农田从“两熟改三熟”,实现了亩产“超吨粮”,一举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由此,华西人也更加爱护“张家港河”,并在村内新挖了多条引水河道,与之形成一个“河道成网、田平如镜、道路成行、树林成线、村庄成群”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华西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达的水运为华西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钢铁产业这一块,华西村每年有大量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从水路运输,物美价廉的水运为华西钢铁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华西于1961年建村时,工业生产几乎为“零”。到1978年时,工业产值为69万元。到了2006年,华西集团的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比建村时整整翻了5.8万倍。今年,预计将要实现销售超450亿,向国家缴税8个亿。
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协恩欣喜地介绍说,成立于1994年的华西集团公司,现在下属12大公司、60多家企业,集团资产超160亿元。目前共有职工2.5万人,拥有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所生产的热带、扁钢、彩板、西服、化纤、法兰、针织等一万多个系列产品,远销亚、欧、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华西还创造出了“华西村”牌和“仁宝”牌“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A股股票于1999年在深圳上市,被多家媒体称为“中国农村第一股”。集团公司,也先后获得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直是华西人在发展中始终不变的准则。这些年来,华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在4年前,就一下关掉了利润很好的4家化工厂和一个老线材厂。吴仁宝老书记认为,华西虽然发展了,但任何时候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华西村在环保上,始终做到了“既要增加GDP,又要消减COD”,实现“对下零排放,对上达国标”。现在,华西村已经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华西人身边的“张家港河”一直保持着河面的清洁。
如今,华西人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充分用好水运优势,而且始终“爱河、护河、养河”。今年以来,华西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在江阴开发区的长江沿岸建立了5万吨级的“诚信储运”码头,也在张家港河的两岸建立了护坡和多处标准码头。这样,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河道环境。面对华西村河道两侧繁忙的码头、林立的厂房,望着张家港河里那南来北往的船舶,一位前来华西采访的外国记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里有序、繁忙的景象,就好像是中国的又一条‘黄浦江’!”(严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