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逼羽绒企业走新路子
杭州的冬天越来越温暖了,羽绒生产商却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为了摆脱暖冬的噩梦,羽绒行业今年集体走上了时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更有企业表示愿出重金购买气象信息。羽绒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从“靠天吃饭”到“用天吃饭”的转变。
暖冬也是契机
羽绒服时装化
这些时尚轻薄的衣服是羽绒服吗?记者昨天走进解百的羽绒服专区,疑心走错了地方。
今年的新款羽绒衣都走起了时尚路线,和正在促销的去年臃肿传统的羽绒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冰洁”的一款黑色短装羽绒衣采用涤纶面料,没有羽绒服常见的分割方格线,强调修身的线条感;“迪欧达”的一件羽绒服采用锦纶和棉混合的发亮面料,蓬松轻便的休闲味很浓;而在“艾莱依”,爱美的女孩对于这些可以和风衣、夹克乱真的羽绒服爱不释手。
营业员都说,羽绒服变薄变美的原因是因为暖冬。
羽绒行业,素有靠天吃饭之说。
2004年、2005年遭遇寒冬,羽绒服畅销,很多羽绒企业一哄而上,大量生产。而2006年意外的暖冬,则让大多数羽绒企业遭遇“滑铁卢”:忍痛低价出售、出口大幅下降、库存积压严重。
痛定思痛,羽绒企业走上了“羽绒服革命”之路。
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羽绒制品及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中国羽绒之都”的萧山羽绒企业刮起了一股时尚风。运动型、超薄型、休闲型主打的萧山羽绒服,让各地客商眼前一亮。
“迪欧达”的制造商萧山柳桥集团行政部经理杨杰说:“暖冬成为发展趋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羽绒服保暖不是最重要的,也要穿出美、穿出时尚,这给羽绒服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萧山天翔集团企划部总经理卫文浩则认为,以往的厚重羽绒服销售时间主要在11月到次年1月,而通过制作轻薄时尚型的羽绒服,可以把销售时间两头延长至9月到次年2月,天气的干扰因素也可以降到最低。
行业重新洗牌
品牌效应凸显
暖冬使羽绒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势必将被淘汰出局。萧山的羽绒企业因此都走上了市场细分、打造品牌的发展之路。
天翔集团初步形成了北天鹅、诺思旺、娃娃鹅三大品牌体系。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代言的“北天鹅”羽绒服价格中等,市场定位是大众群体。
卫文浩说:“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品牌,其次才是款式。我们努力打造‘北天鹅’品牌的温暖感、优雅感,使消费者认可它的内涵。代言人倪萍是一个很受大众欢迎的主持人,气质很亲切,符合品牌内涵。”
卫文浩透露,天翔集团羽绒服今年的销量不错。而上半年搞外销、下半年主打国内北方市场的销售方式,也使得“天翔”受天气的影响不大。
柳桥集团的杨杰认为,冬季服装市场也在日益细分,谁也不可能将不同消费者一网打尽。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差异化发展,就能营造一个繁荣的市场,做大羽绒服产业。
杨杰说:“像‘艾莱依’走的是时尚高端路线,我们‘迪欧达’根据自己的特点,走的是中端的经济实惠的路线,推出一些时尚的新款羽绒服,价格也没有提高。”
建立预警机制
气象经济浮出水面
由于尝到了暖冬的苦头,不少厂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们愿意花钱购买专业的气象信息。天翔集团反映,羽绒行业协会已经和气象台合作,定期向会员企业提供一些气象信息。
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也已经广泛渗透到航运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建筑行业等多个领域。气象部门也在为一些企业提供气息服务。
杭州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丁华君处长说,目前长期预报的准确性较低,一个月的气候预报准确性只有30%左右,而10天之内的预报准确性可以提升到80%以上。对于下一个月的天气预报,目前只能预报大概的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往年相比的一些天气变化等。
丁华君说,杭州市气象台曾经和一些天气关系紧密的企业合作,如羽绒、空调企业等。但问题是企业的生产规律和目前的气候预报水平有差距。“羽绒企业的产品,一般10月前就已经都生产好了,生产计划一般在夏天制定,要做这么长期的预报有一定困难。目前能做到的预报,对于调整营销方案更有利。”
丁华君说,气象信息也只能是一个决策参考,北方曾经就发生过因为气象预报有误导致企业亏损的案件。利用气象信息为企业服务的意义就在于,让企业或行业能及早组织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