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
12月19日,由科技部组织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论证。
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突破我国生物源纤维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技术,推动可再生天然资源在纺织行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为首的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研究计划紧密围绕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以可再生天然资源为原料,以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生物源纤维成形共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定位准确。近期实验室将以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工程化成套技术为突破口,开发生物源高分子提取、合成、纺丝及纤维深加工等新型工艺与设备,形成纤维制造技术、纤维应用技术和关键装置开发为一体的工程化成套技术。
据了解,实验室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已有的生物源纤维研究为基础,整合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的研究资源,设置了生物源高分子原料、纺丝、深加工、应用基础和工程开发等5个研究单元,开展生物源纤维制造共性的关键技术研究。
专家组建议:目前实验室装备尚需进一步提升,希望国家有关方面给予支持;预期目标可行,但需进一步量化;实验室要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国资委和科技部的有关人员参加了论证会。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庆章在谈到实验室的意义时说,世界纤维素每年的产量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当,但人类对纤维素的利用率仅有万分之五。实验室将以我国丰富的可再生天然资源为对象,开展生物源高分子成纤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纺织原料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玉山透露,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要建立系列化间歇、连续式原液制备试验装置,湿法、干法、干喷湿法、熔融纺丝系列装置以及生物源高分子聚合所需要的硬件手段,建立用于纺丝原液性能的评价体系以及纤维成形过程中结构与性能表征及纤维性能的评价方法,实现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并开展其它类生物源高分子材料的小试与中试纤维制造技术及应用性能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