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鞋企直面困局 变革自救
“未来几年,中国鞋业主流品牌将不会超过5个。”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的这一预测已经得到中国鞋革行业人士的普遍认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最近,广东千家鞋企倒闭、企业上市融资大举实施兼并计划、反倾销加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种种迹象似乎表明,中国鞋业正步入冬天。
“5月23日是个分水岭,它改变了中国鞋业的历史。”王振滔说。这一天,百丽国际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已过千亿港元,是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在鞋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狼来了!”百丽上市意味着鞋业市场从产业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变,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国内鞋业品牌的扩张欲望,更震惊了温州鞋企。
近期又以16亿元并购森达集团旗下资产的动作更是印证了“百丽虽然主打女鞋,但依靠手中重资将实现男女鞋并肩”的猜测。
事实上,以女鞋为主的百丽上市暂时对温州鞋企的威胁还不会那么明显,但并购森达对温州鞋企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温州品牌以男鞋见长,现在碰到同样以男鞋见长的森达,未来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森达集团旗下品牌森达、百思图、好人缘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口碑,森达的品质更是早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数据显示,森达在2006年中国十大鞋品销售收入中名列第五,这只北方的“老虎”被百丽并购激活后将会更加凶猛。
除了被收购的危险,百丽一年增加1000家门店的计划也让竞争激烈的鞋业市场更增添了紧张的空气。据百丽透露,上市后,将拿出约24%—25%的筹资金额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从高档到中档、从职业到休闲、从时尚到运动全面出击。业界有人猜测百丽至少将拿出1/3的募集资金(约30亿元)用于收购企业,以消灭竞争对手和补充产品类别。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新一轮鞋业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温州鞋企将会在本土进行并购,还是走出去并购广州或者成都的鞋企,或者被别人并购,将都有可能发生。
“劳工荒”、“电荒”加之“油荒”也长期困扰着珠三角乃至长三角制鞋企业。近两年,随着反倾销加剧、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的调整,不少中小鞋企步履维艰,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逐渐被淘汰出局。
来自亚洲鞋业协会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倒闭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在最近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广东中小型工厂已经关闭了四五百家。这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靠投机、低价竞争或管理不善的企业。劳工短缺、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国家提高经营门槛对这类企业冲击很大。此外,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对这些不规范运作的鞋企也将带来影响。
“广东鞋业出现这些情况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经过一番优胜劣汰的调整后更有利于产业朝良性发展,为高附加值的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面对广东鞋业的现状,李鹏如此表示。
面对欧盟反倾销,近年来,中国鞋出口非洲的态势正迅猛增长。以泉州为首的中国鞋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力度,而浙江鞋企也不甘落后,有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达到2.1亿双,出口额3.2亿美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贸易上的摩擦,不能说不是一次新的机遇。企业可以借机在产品结构、质量和竞争策略上进行调整,整个行业也会大幅提升。”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分析认为,困局之下的中国鞋企更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