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调整管理皮革市场 重振皮鞋业雄风
眼镜、锯片、皮鞋等产业既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产业,也是全市经济的重要命脉。如何提升传统档次,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做大传统产业成为“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眼镜市场是丹阳的门面,无论如何都应该搞好。”市眼镜商会秘书长汤金斌开篇第一句话掷地有声,立即引起了参与讨论的政协委员们的共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丹阳眼镜市场因势而生,在火红了数年之后,其当初在基础设施投入上的“欠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九十年代中期,我市着手准备改造眼镜市场,2003年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竣工,但在实际操场作中仍存在许多缺憾。
参加讨论的政协委员们认为,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市眼镜市场的批发功能逐步萎缩,辐射半径也在变小,如何转换市场功能,提升其档次已经摆在面前。
与眼镜业一样,锯片这一传统行业同样面临着发展瓶颈。“锯片行业利润越来越薄,如果不进行技术革新,许多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困境。”锋泰工具老板邱新国作为在业内打拼了十几年的专业人士,深有感触。
2006年,我市锯片产业销售额达14.66亿元,产量占国内三分之一左右,占全球近10%。尽管市场占有率令人欣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锯片企业存在产品档次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等制约发展的因素。加之近两年国际、国内大环境对锯片行业形成了挤压之势,该行业已经面临洗牌。
“一些国家的反倾销、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调低、人民币增值等因素对我们行业的利润都形成了冲击。”据邱新国介绍,今年锋泰的销售预计过亿,但利润只有500万元。“2003年、2004年的时候,我们的销售只做到8000万,利润就有1000多万!”相形之下,当前锯片行业的利润大幅缩水。“要想成功应对不利环境,必须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把中低档产品往中高档调。”去年以来,有实力的锯片企业纷纷加大了固定资产投入。其中,锋泰工具这两年用于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投入量是前几年总和。
除了加强技术革新、提升产品档次外,众企业也在加强行业协作,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以及相关单位努力下,今年9月丹阳市锯业商会正式成立,会员企业达68家。“有了商会,可以规范企业行为,互通信息,还方便了企业与相关行业单位沟通,对推进全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邱新国说。
如何重振皮鞋业雄风也是与会委员们关心的话题。部分政协委员说,当前丹阳的皮革市场不仅没能发挥品牌效应,反而成了“低档次”的代名词。
政协委员宋昌爱认为,丹阳的皮鞋业要想重振雄风,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应该把皮革市场整治好、管理好,让其发挥集聚效应。据其介绍,丹阳生产品牌皮鞋的厂家要从广州等地购买原材料,不仅绕了弯子,还加大了企业成本。如果我市的皮革市场能够吸引经营高档次原材料的供应商进驻,将会促进市内皮鞋企业发展。另外,当前不少本地皮鞋企业还存在着用工难题,熟练工人、技术工人经常被外资企业“挖墙脚”,一时还难以找到应对之策。宋昌爱认为,皮鞋业要有长足发展,还需要皮鞋企业紧抓机遇,加强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