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加弹名镇璜泾和谐发展 走出特色强镇之路
中新苏州网12月28日电题:和谐发展走出特色强镇之路
作者:茅丽亚
2007年,璜泾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富民为出发点,大力实施"民资富镇、科技兴镇、产业强镇"发展战略,把"农民更富、保障更好、环境更美、特色更强"作为工作着力点,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社会氛围繁荣稳定,文化注重特色发展。
经济继续高歌猛进
2007年璜泾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约57亿元,同比增长17.45%;财政总收入预计达3.78亿元,同比增长4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15亿元,同比增长11.63%;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31.03%。在全市各乡镇中,取得了工业经济总量第一和财政收入增幅第一两项"冠军"。仅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便超过2004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也超过2004年全年分别接近100亿元。
作为全市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璜泾镇民营企业呈现出了千帆竞发的好势头,全镇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体量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1856家增长到目前的200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也从2006年的151家上升到今年的213家。涌现出申久、雅鹿、荣文、桐昆等知名大型企业。
从产业类型上看,化纤加弹业作为璜泾的特色产业,发挥了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巩固并加强了其作为全镇支柱产业的地位。11月18日的首届中国(璜泾)化纤加弹节,进一步促进了产业上下游厂家的沟通,叫响了璜泾化纤加弹产业的美名。同时充分发挥临江优势,积极引进开发临江新兴产业,启动了华大国际集团华东木材市场项目,通过由场转化为市、由市转化为产业的过程,逐步形成木材堆场-木材深加工-木制品销售市场的产业链,为再创新璜泾打下坚实基础。
璜泾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推出"以企带村、村企联动"的创新举措。雅鹿、申久、荣文分别与所在村挂钩,全面支持所在村的新农村建设,增加村级财力。同时,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农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带动农户7000多户。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全市乡镇第一,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4000元。
社会保持繁荣稳定
2007年,璜泾镇加大了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近年来,璜泾镇大力推进土地换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及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镇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320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二是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和提档改造。加大了对鹿小、王小教学楼、食堂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三是提前完成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通过了省级验收。四是加大了农村桥梁、村级主干道路的建设和提档改造工作。新建改造桥梁20多座,全面完成了村级主干道水泥路的浇筑工作。五是完成了镇福利院二期、三期工程和镇公共墓地建设;启动了社区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的工程建设。
切实加强了外来人员集宿化管理,矛盾调解机制不断完善,依法治镇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治安平安镇活动深入推进。
在2006年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后,2007年,全镇上下再接再厉,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压力下,出色完成了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各项任务,全镇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提高。9月4日,全国爱卫会正式宣布璜泾镇为国家卫生镇。
文化强调特色发展
璜泾文化底蕴深厚,江南丝竹、戏曲、桥牌是璜泾的三大文化名片。璜泾的文化为经济发展奏响了和谐旋律。璜泾把2007年定为镇特色文化推进年,成功举办了"荣文"迎春音乐会和刘天华作品音乐会,闵惠芬、陆春龄、张晓峰等等民乐名家多次与荣文学校学生民乐团等璜泾本地民乐团队联合演出,既提高了本地民乐团队的演出水准,也扩大了璜泾江南丝竹的影响力。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荣文戏曲艺术团的节目沪剧《大雷雨》选场获得了江苏省首届民营演出团队优秀剧目决赛金奖。
同时,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启动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镇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中心将集文化广场、图书阅读、电子游艺、多功能剧院、艺术培训于为一体,同时中心还将建成历史文化研究馆、璜泾名人馆、化纤加弹业发展展示馆等特色展厅。这些展馆通过图片、多媒体、文字、实物等多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展现璜泾的历史文化、璜泾名人和化纤加弹业发展历程,让人更全面直观地了解璜泾。全镇13个村也先后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从而使群众能享受到先进、便利的文化服务。
璜泾镇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实现翻一番以上。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为2007年的2.6倍,年均增长27.4%;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5亿元,为2007年的3.9倍,年均增长41.1%;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为2007年的2.6倍,年均增长27%;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