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业模式加速挺进中国 宣战2008
一觉醒来,消费者知道了ZARA,知道了H&M,知道了连卡佛……快速发展的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聚集了如此多的国际品牌和国际商业零售巨头。
先是ZARA的财富模式让其在服装行业几乎是异军突起。垂直一体化、高效的组织管理、强调生产的速度和灵活性、不做广告不打折的独特营销价格策略等。实际上至关重要的环节是ZARA的灵敏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导时间。
ZARA花巨资一体化设计自己的灵敏供应链。生产基地设在西班牙,只有最基本款式的服装在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生产。成品服装在欧洲用两天内可以保证到达,而对于美国和日本市场,ZARA甚至不惜成本采用空运以提高速度。这种大生产思维,使得ZARA品牌一骑绝尘。
无疑,这给了尚在以走货为主的国内百货零售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紧跟着,在年中高调登陆上海的H&M引来了新一轮商业冲击。其在开业的一段时间里,地处上海淮海路的H&M店外,热切等待进店购物的消费者排起长长的队伍,景象甚为壮观。就算是等待再辛苦,也被血拼后的兴奋所取代了。
再仔细琢磨一下,H&M凭的绝对不仅仅是价格优势。一手抓价格,一手抓时尚,两手都要硬,这才是人家念的真经。
今年10月底,连卡佛开进北京。
在此之前,与连卡佛挂钩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买手模式”和“内地关店”是一致的关键词。连卡佛北京店究竟是会水土不服还是随遇而安,那要看连卡佛的运气。但是,连卡佛带来的“买手模式”所引发的经营模式大碰撞足已让京城各百货企业老总们好好思衬一下了。
连卡佛北京店在金融街购物中心有着3亿港元的投资、600多种国际品牌、一线巨星粉墨捧场,足以彰显出初来者的霸气和决心。不过最牵动京城百货界各路诸侯神经的不是这些,而是连卡佛带来的欧美百货“买手模式”。京城百货界的各路掌门人觉得,与国内百货业盛行的联营模式相比,“买手模式”就像炒股,利润高风险也大,能不能成功还得靠长期的市场检验来说话。
2004年连卡佛进杭州时,已经给当地百货业带来了明显的“鲇鱼效应”,杭州几大商场在连卡佛开业前纷纷引入品牌、调整商场结构、扩大营业面积。
大家心里还是怀有一些恐慌的,恐慌之余又必须投入这种“很刺激的商业游戏”。因为,你上不去的话,就会往下滚落。
今年,法国老佛爷联手香港I.T进军中国百货业。这个始创于十九世纪末,现时由其创始家族Moulin与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S.A.)共同拥有的百年老店,近年来,其在巴黎的旗舰店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内地的旅客。这次进军北京,想必又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惊喜,中国的商业模式又迎来了新的竞争力。
自家的商业大门在不断地向外打开着,人家来了自然要热情欢迎。消费者和商家们被巨大的欲望和些许的恐慌逼迫着,2007的商业追跑就在这种喜忧参半的景象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