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减的对华贸易逆差让欧美国家感到恐慌
拨开贸易摩擦的迷雾,背后是持续不减的对华贸易逆差,让这些欧美国家感到恐慌。
“中国制造”遭遇围追堵截
从食品到药品,从钢铁到玩具,2007一年间,“中国制造”遭遇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寒流。
商务部11月底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面对入世5年的到来和部分产业过渡期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谈到明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担忧地说。
一场玩具风波
提起2007年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玩具召回事件,广州汕头市澄海区艳阳春贸易公司董事长黄春满至今仍心有余悸。
他表示,今年一些玩具工厂的利润已经下降了10%-20%,而夹在中间的贸易商利润也缩水了近两成。目前,中国玩具行业面临着大洗牌。
2007年夏天,广东佛山利达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在工厂仓库内上吊自杀。起因是2007年8月2日,美泰宣布全球回收96.7万件中国造玩具,指这些玩具“含铅量过高”,张为美泰代工的产品赫然在列。
这个夏天,受召回风波影响,玩具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升级。为美泰代工的路越走越窄,中国厂商走到了独立品牌的岔道口。
政府官员和中国企业一样,深刻感受到来自欧美商界的压力。拨开贸易摩擦的迷雾,他们发现,欧美施压的背后是持续不减的对华贸易逆差,让这些贸易伙伴感到恐慌。
一次漫长的公关
经历了频繁的贸易摩擦和碰撞后,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也变得越来越熟悉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来排解这些不利因素。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谈判代表助理赵宏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时表示,压力非常大。“办公桌上推着厚厚的文件,电话响个不停,平均一周就要接到一次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申请,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政府的工作。”
调整出口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调控手段也开始逐步显现效果。钢铁、纺织品、玩具都加快了产业整合的脚步。
另一方面,2007年在中美、中日和中欧之间举行的战略对话,是中国以自己的方式来协调双边及全球问题的成功尝试。通过对话,双方建立了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并在贸易摩擦方面达成了基本共识。
在如何应对贸易摩擦的问题上,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企业要建立、扩大自由贸易阵线,与贸易伙伴合理分享贸易发展利益,削弱其发动贸易争端的内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