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明:江苏南通正处在工业化中期
专访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王宝明
《21世纪》:南通在这次“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指数”评选中获得了开放指数奖,您能否简单介绍南通在开放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
王宝明:南通作为国务院首次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依托上海的辐射优势、沿江沿海交通的便捷、国家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构成了南通发展的便利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交通、区位的因素,以及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因素,和其他同类沿海开放城市相比,发展并不是特别好。真正的突破性的发展是最近5年以来的这段时期。2003年南通的GDP是1000亿,2007年已经达到了2000亿,我们今年的政府财政收入中,国税和地税加在一起是280亿。在开放经济方面,引进外资的成果可以通过我们这次的指数评选体现出来。同时,南通每年的劳务输出有3-4万人次,累计达到20万人次。同时南通的港口经济发展迅速,年吞吐量达到了10000亿以上,已经跻身于全国十大港口之列。
《21世纪》:南通的优势产业有哪些,整体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王宝明:得益于南通天然的港口地理优势,造船、港口机械等制造业发展迅速。港口机械已经占世界整体市场的70%。化工尤其是精细化工也是支柱型的产业。纺织业是南通的传统产业。南通近代民族纺织工业最早发展的区域。张謇作为民族工业救国的先驱,在南通开创了棉纺工业的先河,是中国轻纺工业的发起人。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发展至今,南通是世界闻名的床上用品的交易中心,纺织业年产值达到200亿以上。同时,南通享有“建筑之乡”的美誉,迄今为止获得了46项鲁班奖。上海的建筑中有将近1/3是南通建筑企业建造的。有70万南通人活跃在全国的建筑界。
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布局需要总体规划,同时需要分部类、分行业的精细规划。政府需要关注了解南通在世界经济格局的位置,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所处的时期。我们对南通的判断是处在工业化的中期。
《21世纪》:南通市政府的治市理念是什么,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民生和谐?
王宝明:南通政府的管理理念是“开放、和谐、可持续”。政府在提高公务员的效能方面作为全国试点,建立了公务员“绩效评估管理体系”,正酝酿在全国推广。这个评估体系敦促公务员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高,南通的命案数量比较少,破案率在95%以上。在保障低收入者居住权利方面,南通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作了大量工作,在经济适用房购买方面房源充足,过程公正、透明。同时在农村开展合作医疗,虽然保障不高,大病保险是4万元的额度,但是推广覆盖的效果较好,而且保障水平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高。
《21世纪》:南通如何提高城市的品牌价值,并提升城市形象?
王宝明:我们每年举办大型城市带的高峰论坛。今年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在南通召开,以前都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或是省会城市,在中等城市是第一次。同时南通在大洋洲以外都建立了自己的友好城市。和这些城市政府间、企业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进行。同时政府也看重媒体对于城市品牌的宣传作用。央视的大型的文艺演出,都在南通举办过。
《21世纪》:南通的发展和所处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有怎样的联动关系?
王宝明:上海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给南通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会。现在我们正有着一个难得的机遇。以前南通和上海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是由于长江入海江面宽,南通到上海需要一个小时的轮渡时间。交通上的不便影响了两地旅游、物流的发展。苏通大桥的修建更紧密地联结了南通和上海。政府称之为“大桥经济”。同时上海的发展吸力,使得大批的本地人才流失。这也是政府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上非常关注的问题。
《21世纪》:南通的发展面临哪些困难,政府如何应对?
王宝明: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面临着成本高的问题。新兴能源方面政府的投入很大,德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一套价值1000-2000万。同时太阳能发电器材也要从德国进口。电池、采光板这些设备的生产本身的能耗也很大。节能减排需要地方和国家产生政策合力。同时,人才稀缺也是很大的问题。比如南通很多优秀的中学老师都被上海高薪聘请走了。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影响了南通的基础教育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国家政策上进行调控,不是单个城市能够解决的。同时南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是市政府面临的问题。